一、單選題(在每小題的4個備選答案中,選出1個正確答案,錯選、多選或不選均不得分。每小題1分,共30分)
1、
我國的《義務教育法》于( )頒布。
A.1985年
B.1986年
C.1993年
D.1999年
2、
學校是語言的發展達到較為完備的( )形態后出現的。
A.文字
B.文化
C.文學
D.書本
3、
把“基因復制”看做決定人的一切行為的本質力量的是( )。
A.弗洛伊德
B.威爾遜
C.格塞爾
D.華生
4、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取得成功的( )。
A.必然結果
B.必要保證
C.必然要求
D.必然趨勢
5、
學生具有發展的( )。
A.潛在性與現實性
B.潛在性與可塑性
C.可能性與現實性
D.可能性與可塑性
6、
直接認知被評價者的最好方法是( )。
A.觀察
B.測驗
C.調查
D.談話
7、
古代中國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六藝,它包括( )。
A.禮、樂、射、御、書、數
B.文法、修辭、辯證法、禮樂、書數、射、御
C.禮、樂、射、辭、書、數
D.算術、幾何、文法、辯證法、天文、書、數
8、
教育內容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共同認識的( )。
A.主體
B.客體
C.教的主體
D.學的主體
9、
夸美紐斯主張把廣泛的自然知識傳授給普通人的( )。
A.“泛德教育”
B.“泛體教育”
C.“泛美教育”
D.“泛智教育”
10、
課程論側重研究( )。
A.教什么
B.為誰教
C.如何教
D.為誰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