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題
1.蘇格拉底的產婆術 2《大教學論》
3.科舉制4.成熟勢力說
5.校風 6.文化功能
7.教育8.教育目標
9.學生發展評定 10.長期性
t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 12.形成性評價
i3.馬卡連柯
14.《關于進一步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
15.質性研究
三、判斷說明題
1.答:正確。
學校工作以教學為主,既是由教學本身的性質決定的,也是我國建國以來教育工作經驗的總結。
2.答:錯誤。
人口數量指一定階段內某一區域內的人口總量。人口數量決定著教育需求,進而決定著教育事業發展的可能規模,影響著教育事業發展的速度和質量。一個人要在社會中生存,必須接受相應的教育,社會承擔相應的教育責任,開辦學校提供受教育機會。因而,社會中人口的數量越多,教育的規模應該越大,以適應社會成員的受教育要求。同時,人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必然會消耗一定數量的資源,教育的規模越大,所需的資源越多。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人口的數量對教育事業的發展速度和質量會產生明顯的影響。
3.答:錯誤。
這是一種遺傳決定論的觀點。遺傳素質僅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物質前提,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決定人的身心發展的現實性。
4.答:錯誤。
學生是教育的對象,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隨意對待學生。學生是權利的主體,具有受教育權和人身權。
5.答:正確。
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動和交往中逐步形成發展起來并接受其檢驗的。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接受家庭、社會和學校的影響中形成的。學生接受影響的過程是在能動地吸取環境和教育影響的過程中實現的。只有符合教育目的和學生特點的各種教育活動,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思想品德。
最新試題:
歷年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