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群體規范是約束群體內成員的行為準則,包括()。
A.不成文的非正式規范
B.口頭的規范
C.潛意識遵循的規范
D.成文的正式規范
E.形式上的規范
2.人際排斥的特征表現為()。
A.行動對抗
B.認知失調
C.拉幫結伙
D.情感沖突
E.語言沖突
3.影響人際吸引和排斥的主要因素是()。
A.距離遠近
B.交往的頻率
C.態度的相似性
D.個性的互補及外形
E.時間的長短

A.學生
B.教師
C.學習過程
D.學習情境
7.教師期望影響課堂氣氛的途徑有()。
A.接受
B.反饋
C.輸入
D.輸出
E.解釋
8.課堂里主要的人際關系有()。
A.和睦相處
B.吸引與排斥
C.合作與競爭
D.人際排斥
9.勒溫在1939年將教師的領導方式分為()等幾種類型。
A.集權型
B.民主型
C.放任性
D.積極性
10.學生在課堂里的活動可以分為()。
A.學業活動
B.非學業活動
C.非教學活動
D.自由討論
三、填空題(在下列各題的空格中填入正確的內容)
1.最早研究群體動力的是心理學家_______。
2.課堂氣氛具有_______,不同的課堂往往有不同的氣氛。即使是同一個課堂,也會形成不同教師的氣氛區。
3.群體規范的形成經歷三個階段:_______階段、出現一種占優勢的意見、第三階段是由于趨同傾向而導致評價、判斷和相應行為上的一致性。
4.課堂管理的促進功能,是指教師在課堂創設對教學有促進作用的組織良好的_______,激勵學生潛能的釋放以促進學生的學習。
5.不管是正式群體還是非正式群體,都有群體凝聚力、_______、群體氣氛以及群體成員的人際關系。
6.所謂群體是指人們以一定方式的_______為基礎而結合起來的聯合體。
7.教師促成的紀律應該包括結構的_______。
8.課堂管理中必須重視課堂里的_______。
9.只有當教師_______時,才會激起教師改變課堂現狀,避免呆板或恐慌反應,從而推動教師不斷努力以謀求最佳課堂氣氛的出現。
10.消極的課堂氣氛通常以緊張拘謹、_______、反應遲鈍為特征。
1.正式群體2.課堂氣氛3.人際關系4.課堂紀律
五、簡答題
1.教師如何提高課堂里群體的凝聚力。
2.課堂紀律的類型。
3.簡述課堂問題行為的處置與矯正。
4.簡述群體的特征及制約學生群體促進或阻礙個體的因素。
5.課程表應該如何編制。
六、論述題
1.影響課堂管理的因素。
2.群體動力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