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小學心理學全真模擬題及答案(七)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個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的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在題干的括號內。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充分利用學生頭腦中生動而鮮明的形象來幫助記憶,這是使用了( )。
A.組織策略
B.精細加工策略
C.元認知策略
D.復述策略
2.問題解決的過程包括發現問題、理解問題、提出假設和( )。
A.思維程序
B.調查研究
C.檢驗假設
D.論證假設
3.個體的成就動機中含有兩種成分:追求成功的傾向和( )。
A.追求利益的傾向
B.避免失敗的傾向
C.避免困難的傾向
D.追求刺激的傾向
4.去過幾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畫出具體的路線圖來。認知發展到哪一階段的兒童能做到這種程度。( )。
A.感知運動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5.只能進行自我中心思維的兒童,其認知發展處于( )。
A.前運算階段
B.感知運動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6.練習律、效果律、準備律是( )的三大定律。
A.工具說
B.聯結說
C.認知說
D.人本主義
7.在意識水平上對思想的表象的加工是( )。
A.模仿學習
B.動作技能學習
C.情感學習
D.認知學習
8.小學生為了能得到家長和教師的贊揚而努力學習,這種需要是( )。
A.認知內驅力
B.自我提高內驅力
C.附屬內驅力
D.交往的需要
9.讓學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進行學習的教學策略稱之為( )。
A.指導性教學
B.合作教學
C.個別化教學
D.情景教學
10.學生形成道德認知的兩個基本環節是( )和道德評價。
A.道德觀念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為
D.道德意志
11.問題是給定信息和要達到目標之間有某些障礙需要被克服的( )。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問
C.思維狀態
D.思維起點
12.一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在規定的時間內能產生大量不同的觀念,這表明其思維具有( )。
A.流暢性
B.變通性
C.指向性
D.獨創性
13.皮亞杰研究道德發展的主要方法是( )。
A.自然觀察法
B.實驗室實驗法
C.兩難故事法
D.對偶故事法
14.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行為規范行動時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的傾向稱為( )。
A.品德
B.意向
C.態度
D.個性
15.“榜樣學習”的教育效應最適合的心理學解釋理論是( )。
A.強化說
B.認知失調論
C.從眾說
D.觀察學習理論
16.學習者因榜樣受到強化而使自己也間接受到強化,我們稱這種強化為( )。
A.直接強化
B.替代強化
C.具體強化
D.概括強化
17.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而采取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稱之為( )。
A.教學策略
B.教學方法
C.教學目標
D.學習方法
18.個體傾向于利用自己身體或內部參照作為信息加工依據的學習風格是( )。
A.場依存型
B.場獨立型
C.沖動型
D.沉思型
19.一般在教學開始前使用,主要用來摸清學生的現在水平及個別差異,以便安排教學的評價屬于( )。
A.診斷性評定
B.形成性評定
C.總結性評定
D.非正式評定
20.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是給學習者提供( )。
A.圖表
B.新知識
C.認知框架
D.以上都對
最新試題:
在線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