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幼兒教育心理學簡答習題:第一章緒論
1、邵瑞珍對《教育心理學》的定義:P2
第一層: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學校教與學情景中人(教師與學生)的心理現象。
第二層:教育心理學的基本任務是揭示教與學的心理學規律。
2、教育心理學的學科性質:P2
既是一門理論性學科(具有基礎性),有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具有實踐指導性),強調它的“綜合性”特點。
3、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P3
指向學習與教育過程中人的心理現象。
即研究幼兒教育,特別是研究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學習與教育的心理現象及其基本規律。它是一門偏向社會科學,偏重應用性的科學。
4、教與學的關系:P3
教與學的矛盾是教學過程中的基本矛盾,而學則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5、教育心理學的學科體系:P3
林格倫認為:教育心理學應當關心三個焦點區域:學習者在學習情景中發生的學習過程三者相互重疊,相互關聯。
杜威認為:學習“過程”指的是人們學習時所做的事情。
李伯黍的《教育心理學》:
題眼一:把學習分成德育心理、學習心理、教學心理和差異心理。
題眼二:第一次將“教育心理”納入教育心理的范疇。
邵瑞珍主編的《教育心理學》:以學習者的諸方面及影響學習的內外因素為主線,構建了“學與教”一體兩面的學科體系。
6、教育心理學的創建:P5
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誕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
19世紀末,出現了一個實驗教育學派,由梅伊曼提出實驗教育學的名稱。比納和西蒙制定第一套智力測量表。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學》標志著教育心理學已成為一門獨立學科,西方教育心理學和體系由此確立。
7、西方教育心理學發展歷程:P5
(1)初創期:桑代克和烏申斯基(被稱為“俄羅斯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
(2)發展期:(1920-1950)學科心理學發展較快,弗洛伊德、杜威(“作中學”的實用主義代表)、維果茨基(提出了最近發展區、是社會建構學者、提出了“文化發展論”和“內化說”)的觀點。
(3)成熟期:布魯納和贊科夫(進行了長達15年的“教學與發展”實驗研究)
(4)完善期:(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研究和東西方心理學相互吸收、相互融納)
8、教育心理學的發展趨勢:P8
(1)關注教與學兩方面的心理問題,教學心理學興起。
(2)關注教育的社會心理因素,教育社會心理學興起。
(3)關注實際教學策略和元認知的研究。
(4)關注年齡特點、個別差異與個別化的研究
9、幼兒教育心理學的創建:P10
受到兩種力量推動:教育心理學體系的結構性分化和現代幼兒教育科學體系的結構性整合。
20世紀80年代開始出現了以“幼兒教育心理學”命名的著作,日本學者若井邦夫等著的《幼兒教育心理學》可能是最全面闡述幼兒教育心理學問題的專著。
10、幼兒教育心理學的發展:P11
在一定意義上,幼兒教育心理學經歷了從一種教育思想(理念)到一個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研究領域再發展到一門獨立學科三個基本階段。
(1)思想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近代啟蒙思想家盧梭(《愛彌兒》——遵循自然教育)
裴斯泰洛齊創(把“遵從兒童天性的教育方法”付諸實踐,創造了“直觀教學法”)
(2)實踐研究:教育史上第一次幼兒教育實驗由歐文(近代幼兒教育的先驅,并設立了“幼兒學校”)創造,被馬克思稱為未來培養全面發展新人的教育萌芽。
福祿貝爾創立第一所幼兒園(受到進化論思想,創造了裴氏直觀教學法,提出活動教育思想)
蒙臺梭利對“幼兒的敏感期”非常敏感(發明蒙臺梭利教具,創建了“幼兒之家”,提出“科學的教育法”)
(3)建構:皮亞杰和維果茨基(創立“維列魯學派”)
提出了兩個基本假說:符號中介論和活動內化論。
11、幼兒教育心理學體系結構:P18
(1)學習與幼兒學習:為什么以學習為主線
(2)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指導與評價
(3)教師心理與家庭心理:互動及其教育價值。
12、幼兒教育心理學任務和作用P20
任務:理論建構和實踐指導
作用:測量與描述、預測與控制、理解與說明
13、幼兒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原則:P23
客觀性原則、發展性原則、教育性原則(名詞)
14、幼兒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基本方法:P25
(1)觀察法:
(2)實驗法:四種基本變量:自變量、因變量、干擾變量和中間變量(名詞)
開展的三個階段: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總結與評價階段。
坎貝爾等按照實驗控制的嚴密程度,可將實驗設計模式劃分為:前實驗設計、準實驗設計和真實驗設計。
(3)調查法:1910年美國的N*肯德爾最早將調查法運用于教育研究,自20世紀30年代后,調查法逐漸成為一種主要的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根據研究課題的性質不同分為:現狀調查、相關調查、原因調查和追蹤調查。
(4)測量法:測量要具備四個基本要素,即測量對象、測量內容、測量規則和測量工具。
按行為目標和測量內容的不同,可以將測驗分為智力測驗、能力測驗、成就測驗(運用最廣泛)和人格測驗等四種類型。
15、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新變化:P35
(1)研究課題的多元化
(2)研究手段的現代化
(3)研究程序的規范化
(4)研究內容的本土化
相關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