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學習的概述
1、學習一般含義:P40
學習——從個體不斷適應環境的需要開始的,是個體對環境的一種適應活動。
不同的學習觀點:桑代克的“試誤說”
格式塔的“頓悟說”
華生的“習慣說”
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學說”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廣義的學習——學習是人和動物在生活中通過實踐和訓練而由經驗引起的相對持久的心理變化過程。(體現四個基本特點:人和動物共有的、由經驗引起的、后天所習得的、保持一定時期的)
2、人類的學習及其特點:P43
總:學習的自覺性、意識性才是人類學習的本質特點;
(1)是在勞動等社會實踐活動中掌握個體和社會經驗的過程;
(2)是通過語言交際的中介作用掌握人類歷史經驗的過程;
(3)是有目的的、自覺積極主動的過程。
人類的學習——是在深灰生活實踐中、以語言為中介自覺地、積極主動地掌握個體和社會經驗的過程。
3、學生學習的特點:P44
(1)是一種特殊的認知活動。
(2)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
(3)是為參與未來的生活實踐作準備的。
4、學習的過程:P45
(1)信息加工模式:
加涅的學習記憶模型:認為學習是加工(短時記憶對信息的貯存時間很短,一般只有30秒左右,而且容量極為有限,只有7加2個信息單元)、預期、執行控制(對信息加工過程的內在調節控制能力,加涅稱之為“認知策略”)三個系統協調活動的過程。
梅耶的學習過程模型:S-O-R(“O”假設為注意、短時記憶、長時記憶的加工活動),強調新舊知識的聯系。
(2)學習過程的“環狀結構理論”:(對中國影響大)
列昂節夫認為一切活動的結構都是環狀的,由內到作用、同對象環節實際接觸的效應過程、借助于返回聯系修正和充實起初傳入的印象三個基本環節構成。
人的學習過程其基本環節:定向環節、行動環節、反饋環節。
(3)學生學習的生成模式:
維特羅克的生成模式依據兩個觀點提出:(1)人是主動的加工者;(2)人們在生成所知覺事物的意義時,總是與其以前的經驗相結合。
包括四個主要成分:生成、動機、注意、先前經驗。
(4)我國古代學習過程結構模式:
(“知行統一”如:知、學<博學、審問>、思<慎思、明辨>、情、意、行)
5、學習的類型:P53(重要)
(1)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
低到高復雜程度分:信號學習、刺激反應學習、連鎖學習、言語聯想學習、辨別學習、概念學習、原理學習、問題解決學習
學習結果分: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認知領域>、動作技能<動作技能領域>、態度<情感領域>
(2)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
由低到高分:認知、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最高級的是評價)
(3)奧蘇伯爾的知識學習分類:
根據進行方式分:接收學習和發現學習。
根據學習的內容和學習者原有知識的關系分:機械學習和意義學習。
根據學生學習內容及其認知過程的復雜程度把意義學習分:符號學習、概念學習(核心)和命題學習。
概念形成——學習者從大量的同類事物的不同例證中獨立發現事物的關鍵本質特征,從而獲得概念的過程,它是一個發現學習的過程。
概念同化——以定義的方式直接向學習者呈現同類事物的本質特征,學習者利用原有的知識經驗來理解和掌握這新概念的過程,它是一個接收學習的過程。
在新命題的學習中,認知結構中的原有適當觀念起著重要的決定作用。即新命題與原有觀念之間存在三種關系:上位學習、下位學習、并列結合學習。
(4)彼得羅夫斯基的層次學習分類:
根據內容與水平不同分:反射學習(感覺學習和運動學習)和認知學習(感性學習和理性學習<概念學習、思維學習、技能學習>)
(5)我國教育心理學中的學習分類:根據學習的不同內容和結果分:知識的學習、動作技能的學習、道德品質、行為規范的學習。
6、學習與發展的辯證關系:P59(論述)
(1)發展制約學習
發展包括個體的生理發展和心理發展。首先,學習需要以個體的生理發展為自然前提,個體的生理發展,特別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成熟為有效的學習提供物質的可能。其次,學習必須依賴于個體心理發展的已有水平。(格塞爾的雙生子實驗)
(2)學習促進發展
(華特和海爾特的研究,以典型的托兒所的始終一貫和比較平淡乏味的環境作為基準,發現適度的學習和訓練可以明顯地促進人類個體的生理發展;美國前總統倡導的“優先開始計劃”)
總之,學習與發展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個體身體發展的已有水平為學習提供必要的生理與心理基礎和可能;而學習又使個體身心發展的可能變成現實,從而促進個體身心的發展。
7、學習準備、學習關鍵期與學習敏感期:P62
生態學家勞倫茲做的小鳥小雞的實驗說明了存在“學習關鍵期”。
2-4歲是語音學習方面的敏感期;5-5歲半是掌握數概念方面的敏感期。
8、發展性教學:P64
三種觀點:(都不能正確估計教學在兒童發展中的作用)
(1)教學與發展完全對立、互不依賴的過程——皮亞杰
(2)教學與發展是等同的、同一的過程——詹姆斯和桑代克
(3)結合以上兩種教學與發展,走中間路線——考夫卡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名、簡、論)
第一個是現有的發展水平(如兒童能獨立自如地解決任務),第二個是經過他人幫助達到的潛在發展水平(如兒童還不能獨立完成的任務,需在成人的幫助和集體的活動中通過模仿和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任務),兩者之間的差距就被稱為最近發展區。其實就是教學的最佳區。
相關習題:
相關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