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簡答題
1.[參考答案]
歷史法的研究步驟:①是史料的搜集;②對史料的鑒別;③對史料進行分類。
運用歷史法研究教育問題時要注意:①要堅持全面分析的方法。對教育問題的研究應當與一定歷史條件下的政治、經濟、哲學、倫理思想等聯系起來,全面地進行考察與分析;②要把歷史分析和階級分析結合起來;③要正確處理批判與繼承的關系。
2.[參考答案]
教育就是把人類積累的生產斗爭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轉化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與品德,使他們的身心得到發展,成為社會所要求的人。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長和社會生活的延續與發展所必不可缺少的手段,為一切人、一切社會所必需。從這意義上說,教育是人類的永恒范疇,與人類共始終,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積累的知識越來越豐富,教育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也就越來越顯著。教育是人類社會所特有的一種現象,在其他動物界是沒有的。因為動物活動不管多復雜也只是一種程序化了的動作反射,動物既不會制造工具,也不會自覺地改造自然,更沒有用語言來傳授經驗。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在這種活動中既要體現社會的要求又要促進人的身心發展,它是一個統一的活動過程。總之,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象,它與其他社會現象的區別就是在于它是培養人的活動。
3.[參考答案]
(1)生產力的發展制約著教育事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因為生產力的發展為教育提供了物質條件,并要求教育要有相應的發展,為物質生產提供所需要的人才。
(2)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制約著人才培養的規格和教育結構。
(3)生產力的發展促進著教學內容、教育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的發展與改革。(生產力對教育的作用,總是受生產關系的影響,生產力的發展雖為教育的發展提供物質條件,但它不能單獨地決定教育的發展,生產力是與生產關系同時作用于教育的。)
4.[參考答案]
普通中學的學生應當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都要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沒有重大的缺陷,則是合理。應當在基本素質全面發展的基礎上保持并發展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就個人來說,基本素質的發展和興趣特長的發展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所以學生既有比較完善的基本素質,又能充分發展其特長,形成豐富而獨特的個性。
四、論述題
[參考答案]
教育的發展分古代教育(包括原始形態的教育和古代學校教育)和現代教育(包括現代學校教育和學習化社會的終身教育)。
(1)原始形態教育的特征:第一,教育是在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中進行的。第二,教育沒有階級性。第三,教育內容簡單,教育方法單一。
(2)古代學校教育的特征:第一,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第二,教育具有階級性和等級性。第三,教育內容偏重于人文知識.教學方法傾向于自學、對辯和
死記硬背。
(3)現代學校教育的特征:第一,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第二,教育面向全體社會成員。第三,教育的科學化程度和水平日益提高。
(4)學習化社會的終身教育的特征:第一,全體社會成員的一生都處在不斷的學習之中。第二,社會能為每一位社會成員提供適當的教育。
五、案例題
1.[參考答案]
(1)信息技術改變著人們關于知識的觀念。
(2)信息技術改變著人們關于學習和教育的觀念。
(3)信息技術的日益成熟和普及為實現教育的第三次飛躍提供了平臺:
①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了廣泛獲取知識的可能性;②信息技術實現了“人一機”互動模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主體地位;③信息技術將促進師生關系的民主化。
2.[參考答案]
顯然,這種認識是膚淺的,這將使師生互動流于形式。作為一種特殊的人際交往,師生互動旨在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不僅要讓他們“在思維”,更要讓他們“會思維”。認知心理學指出,有問必答,有求必應,有時是積極思維的表現。由此可見,師生互動并不僅僅是一種教學形式,其實質是教學原則和教學思想的體現。因此,廣義上講,凡是能調動學生積極思維來完成認識上兩個飛躍的各種教學活動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師生互動。
相關試題:
在線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