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D
【解析】1924年廖世承編寫了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
2.B
【解析】感性概括即直覺概括,是在直觀的基礎上自發進行的一種低級的概括形式,只能獲得不充分的日常概念和命題。
3.C
【解析】ABD三項屬于元認知策略。
4.B
【解析】根據變通性(也稱靈活性)的定義,選B。
5.D
【解析】二者結構都是由認知、情感、行為三方面構成的。
6.C
【解析】抑郁癥是以持久性的情緒低落為特征的神經癥。
7.C
【解析】根據組織教學過程的幾個基本要素,教師安排的程序性事項就是教學事項。
8.A
【解析】競爭能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
9.D
【解析】填空題猜測的可能性較低。
10.B
【解析】由題干可知,是在說教學才能。
11.B
【解析】上位學習又稱總括學習。
12.A
【解析】由此定義可知是直覺性道德情感體驗。
13.B
【解析】韋克斯勒把人的智力由低到高依次分為智力缺陷(70以下)、低能邊緣(70~79)、中下(80~89)、中等(90~109)、中上(110~119)、優秀(120~129)和極優秀(130以上)。因此,該學生的智商處于中上位置。
14.D
【解析】斯金納是操作性條件作用論的代表人物;加涅提出了學習層次分類和學習結果分類的理論;托爾曼提出了有關學習的認識地圖理論;班杜拉是社會觀察學習理論的代表人物。
15.A
【解析】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指個人渴望自己的潛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希望自己越來越成為希望的人物,完成與自己能力相稱的一切活動。
小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