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教育與個人的發展
一、單項選擇題
1.教育者重視在兒童發展的某一關鍵期對兒童施以相應的教育,這是因為人的發展具有( )。
A.順序性和階段性
B.穩定性和可變性
C.個別差異性
D.不平衡性
2.“人的發展是個體的內在因素與外部環境在個體活動中相互作用的結果。”這一觀點 屬于個體發展上的( )。
A.內發論
B.外鑠論
C.多因素相互作用論
D.活動論
3.美國當代生物社會學家威爾遜把“基因復制”看做是決定人的一切行為的本質力量,這一觀點屬于教育學上的( )。
A.內發論
B.三因素論
C.多因素相互作用論
D.外鑠論
二、多項選擇題
1.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表現在( )。
A.對個體發展的方向與方面作出社會性規范
B.加速個體發展
C.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具有延時的價值
D.開發個體特殊才能
E.發展個性
2.外鑠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弗洛伊德
B.華生
C.孟子
D.荀子
E.洛克
3.對個體身心發展的動因持內發論觀點的代表人物有( )。
A.孟子
B.茍子
C.威爾遜
D.格賽爾
E.洛克
三、填空題
1.人的身心發展是在__________過程中實現的。
2.外鑠論者一般強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典型代表之一是美國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家__________。
3,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主要因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__________是人的身心發展的生物前提,為個體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5.“身殘志堅”說明了個體的身心發展中生理機能和心理機能具有__________關系。
四、名詞解釋
1.外鑠論
2.多因素相互作用論
五、簡答題
1.簡述人的身心發展的特殊性。
2.簡述個體身心發展的動因論。
六、案例分析題
宋朝王安石寫過一篇《傷仲永》的短文,說金溪有一個叫方仲永的少年,5歲時就能作詩,但后來由于他父親沒有及時教育,使他到十二三歲時寫的詩就不如以前了,到20歲左右,則“泯然眾人矣”。
用遺傳、環境、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作用理論對材料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