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湖南省《中學教育學》命題預測試題及答案(10)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入相應的括號內)。
1.首先明確提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主編《教育學》的教育家是()
A.贊可夫
B.布魯納
C.凱洛夫
D.巴班斯基
2.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現特征是()
A.學校的產生
B.學制的建立
C.教育實體的出現
D.定型的教育組織形式出現
3.“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這句話反映了()
A.教育與政治的關系
B.教育與經濟的關系
C.教育與文化的關系
D.教育與科技的關系
4.心理學家所說的“危險期”或“心理斷乳期”是指()
A.幼兒期
B.兒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5.()是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的教育。
A.創新教育
B.素質教育
C.義務教育
D.全民教育
6.師生關系在人格上是 ()
A.授受關系
B.相互促進的關系
C.民主平等的關系
D.師道尊嚴的關系
7.我國中小學開設的語文、數學、外語等課程屬于()
A.活動課程
B.潛在課程
C.綜合課程
D.學科課程
8.評價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質量的標準和依據是()
A.課程計劃
B.教學大綱
C.考試用書
D.教科書
9.標志著教學過程理論的形成的是 ()
A.杜威的五步教學法
B.赫爾巴特的五段教學法
C.孔子提出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D.巴班斯基教學過程最優化的理論
10.通過準備問題、面向全體學生交流、對過程及時總結是()運用時應注意的事項。
A.講授法
B.談話法
C.討論法
D.練習法
11.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在校內外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將書本知識運用于實踐的教學方法叫()
A.實習法
B.參觀法
C.演示法
D.讀書指導法
12.為達到某種預測效果所采取的多種教學行動的綜合方案稱為()
A.教學模式
B.教學策略
C.教學方法
D.教學手段
13.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
A.說服教育法
B.榜樣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實際鍛煉法
14.以下屬于道德討論中深入提問的策略有:()
A.突出道德爭端
B.詢問“為什么”問題
C.澄清與總結
D.使情境復雜化
15.率先正式提出“班級”一詞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教育家()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紐斯
C.德魯克
D.馬卡連柯
相關試題:
歷年真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