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進人的身心發展。
2.B【解析】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動的主題和靈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3.D【解析】由教育目的的制定依據可知教育目的本質是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
4.C【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六條提出學校不得使未成年學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學設施中活動,身心健康權是人身權的最基本權利。主要包括學生的生命健康權、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內容。
5.A【解析】教師的教育素養基本上包括教育理論和教育技巧。
6.C【解析】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實行教育向工農開門,1986年正式頒布《義務教育法》。7.B【解析】“為人師表”是教師必須具備的專業態度。
8.A【解析】教學計劃是學校課程與教學活動的依據,也是制定分科標準、編寫教科書和設計其他教材的依據。其中心問題就是開設哪些科目。
9.B【解析】維果斯基提出的。
10.A【解析】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教育對生產力有促進作用,可以再生產科學知識。11.A【解析】這句話揭示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與政治的關系。
12.B【解析】潛能是人區別于動物的重要標志,是能夠把未成熟的人培養成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養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條件。
13.A【解析】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教學工作要抓關鍵期,不能錯過個體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
14.D【解析】安排了環境才能引起并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
15.B【解析】這句話是加里寧說的。
二、多項選擇題
1.ADE【解析】以課程任務為依據進行分類,可分為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研究型課程。
2.ABCDE【解析】略。
3.ABCDE【解析】直觀性、啟發性、鞏固性、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和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中學教學的基本原則。
4.ABCDE【解析】教學組織形式是師生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而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
5.ABCDE【解析】學校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渠道或形式叫做德育的途徑。各個選項都是德育的途徑。
6.ABCD【解析】略。
7.ABCE【解析】研究能力是綜合地、靈活地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創造性活動的能力。重視科研的教師,才會在教學過程中激勵學生的探索精神。但是,教師的科研活動權不能包括自己教學的內容。
8.BCD【解析】課程是隨社會的發展而演變,社會、知識兒童是制約學校課程三大因索。
9.ABCD【解析】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中心,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基本途徑,其他工作要圍繞教學來開展。
10.ABCDE【解析】班級授課制的固定指學生、教師、內容、時間和場所固定。
特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