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題(每題1分,共15分)
1.古希臘著名教育家柏拉圖的著作__________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頭。
2.我國最早的學校是產生于夏代,當時稱為__________。
3.傳統教育是__________,而現代教育提倡活動中心課程。
4.__________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循序漸進地做好教育工作。
5.__________是教育事業發展規模和速度的直接和最終決定因素。
6.__________對教育內容的調整和更新提出了必要性,并提供了可能性。
7.學校文化的內核和靈魂是__________文化,是學校組織發展的精神動力。
8.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什么樣的人的總要求,是__________的預期結果。
9.教育的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問題,對一切教育工作具有__________。
10.中小學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主要體現在__________中。
1 1.國家制定的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質量要求是__________。
12.以敘事、講故事進行教學的方法是__________。
13.語言說服和__________是說服教育法的主要方式。
14.班主任的領導方式一般可以分為三種類型:權威型、__________和放任型。
15.教育科學研究必須遵循__________的原則。
三、判斷說明題(先判斷正誤,再改錯;判斷錯誤不得分;每題5分,共25分)
1.教育從生產勞動中第一次分離的標志是學校的產生。
2.教育是文化傳遞的工具,它本身不是文化現象。
3.人的自覺能動性的最高表現是目的性。
4.教師專業化是指獲得教師資格證。
5.德育要賦予每個個體以科學的價值觀、道德原則和行為規范,這體現了德育個體功能的生存功能。
四、簡答題(共4題,每題5分,共20分)
1.簡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
2.課程計劃對中學教師的要求有哪些?
3.什么是德育的途徑?我國中學德育的途徑有哪些?
4.簡要說明班主任確立班級奮斗目標的基本要求。
五、論述題(共2題,每題15分,共30分)
1.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2.試分析獨生子女的心理特點。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