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簡答題
1.答:(1)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1分)
(2)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并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1分)
(3)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1分)
(4)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1分)
(5)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0.5分)
(6)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0.5分)
2.答:第一,認真學習和熟悉課程計劃,了解中學教學和其他活動的全面安排和要求。(2分)第二,了解自己任教學科開設的年級、順序、教學時數,了解自己任教學科在整個課程計劃中的地位與作用。(1分)第三,了解自己任教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與銜接。(1分)第四,綜觀學校教學、教育全局,明確自己的任務與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自己的教學、教育工作。(1分)
3.答:德育的途徑是指德育實施的渠道或形式。(1分)我國中學德育的途徑有:
(1)思想品德課與其他學科教學;(1分)(2)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1分)
(3)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1分)(4)共青團活動;(0.5分)
(5)班主任工作。(0.5分)
4.答:班集體的奮斗目標是班集體前進的導向和動力。(1分)確定班級奮斗目標的基本要求有:(1)要將近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遠期目標結合起來;(1分)(2)要把“明天的快樂”和思想道德教育結合起來;(1分)(3)要注意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與學生共同商量來確定班集體的發展目標;(1分)(4)班集體的奮斗目標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班級實際情況。(1分)
五、論述題
1.答:(1)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認識,更新觀念。(1分)①要認識到實施素質教育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要想獲得個人發展,取得組織的成功,贏得國家的強大,歸根到底要靠人的素質,而提高人的素質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徑是教育。(2分)②實施素質教育要樹立素質教育觀念,樹立素質教育的人才觀、質量觀、師生觀。(2分)
(2)要建立素質教育的保障機制。(1分)①充分發揮政府作用。政府行為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保障,這是由政府行為的性質、作用和政府在基礎教育中的作用決定的。(1分)②加大教育督導力度。(1分)③提高教育評價的科學性。(1分)④加強各級各類教育之間的溝通和銜接。(1分)
(3)要建立素質教育的運行機制。①改革內部管理機制。為素質教育提供良好的內部環境。(2分)②提高校長和教師的素質。校長和教師是素質教育的實踐者。(2分)③改善課程體系,優化教學過程。(1分)
2.答:我國中小學適齡兒童多數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具備的積極的心理特點有:
(1)智力發展水平較高。(1分)
(2)進取心較強。獨生子女較強的進取心體現為好勝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優越感較強。(2分)
(3)求知欲強,興趣廣泛。(2分)(4)思想活躍。(2分)
獨生子女比較明顯的消極的心理特點有:(1)自我中心;(2分)(2)依賴性強;(2分)(3)心理承受能力差;(2分)(4)嬌氣十足。(2分)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