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
【解析】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是使教育學走上獨立發展道路的第一人,他的《大教學論》主要貢獻有:(1)提出了教育適應自然的思想,強調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發展規律;(2)提出了“泛智”思想,論證了普及義務教育的天然合理性,主張把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3)提出并論證了直觀性、系統性、量力性、鞏固性和自覺性等一系列教學原則;(4)提出了學年制思想,并從理論上論述了班級授課制。
2.B
【解析】科舉是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制從隋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實行,隋唐以后盛行科舉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聯系更緊密。到清朝光緒l905年舉行最后一次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1300年。
3.A
【解析】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是傳統教育學的代表,標志著規范教育學的形成;他第一個提出要使教育學成為科學,必須把倫理學和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的理論基礎,提出了“明了、聯想、系統、方法”的四段教學法,形成了傳統教育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的特點。
4.B
【解析】教育的構成要素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主體,教育內容是客體。
5.D
【解析】生產力水平決定教育的規模和速度。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教育事業發展規模和速度的直接和最終決定因素。(1)生產力發展、社會再生產對勞動力的需求,包括需要勞動力的總量和各種勞動力的比例分別決定教育發展的規模速度和教育的體系結構;(2)物質資料生產能為教育的發展提供物質基礎。
6.ABCD
【解析】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表現在:(1)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領導權。(2)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受教育的權利。(3)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目的。(4)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內容,特別是思想品德內容的選擇。教育是否實行雙軌制、是否允許個人辦學、是否建立重點中學、什么樣的人接受什么的教育等問題,都牽涉到政治經濟制度,都能體現出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7.B
【解析】規范文化,也叫制度文化,是一種確立組織機構、明確成員角色與職責、規范成員行為的文化。規范文化三種表達方式:組織形態、規章制度、角色規范。規范文化發揮著育人職能的制度保證。
8.ABCD
【解析】人的身心發展是指個體從出生到死亡的變化過程。這個變化既有連續的、漸進的量的變化,又有質的飛躍;這個過程不是簡單的增長和單純的量變,而是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從量變到質變、從舊的質到新的質的不斷變化的過程。
9.ABE
【解析】個體心理發展的代表觀點有:(1)內發論,又稱自然成熟論、預成論、生物遺傳決定論,該觀點認為人類個體發展完全是由個體內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預先決定的。(2)外鑠論,又稱環境決定論、外塑論或經驗論,該觀點認為個體心理發展的實質是環境影響的結果。(3)多因素相互作用論認為身心發展的動因是遺傳和外部環境等因素結合。
10.ABCD
【解析】要建立素質教育的保障機制。(1)充分發揮政府作用;(2)加大教育督導力度;(3)提高教育評價的科學性;(4)加強各級各類教育之間的溝通和銜接。
11.A
【解析】馬克思認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唯一方法。
12.ABCD
【解析】教師在新課程中背景下還要承擔新角色有:(1)學生學習的促進者;(2)教育教學的研究者;(3)課程資源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13.ABCDE
【解析】對后進生的教育:關心熱愛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善于發掘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增強其自信心和集體榮譽感;針對后進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對癥下藥;對后進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14.B
【解析】l993年國家頒布教師法,首次以法律形式規定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
15.ABD
【解析】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要求之一,是遵循時代性、基礎性、選擇性原則,重建高中內容,使課程內容與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學生經驗有機聯系起來,把知識技能的學習與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我國初中課程改革要求是符合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
16.ADE
【解析】普通高中課程由學習領域、科目、模塊三個層次構成。
17.A
【解析】課程改革就其實質來講就是課程現代化的問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對培養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課程必須適應這種要求,就必須進行改革。
18.ABCD
【解析】評價是班主任的一項重要工作,其基本要求是明確評價標準(要具有計劃性、及時性和多元性)和要運用多種評價形式進行評價。
19.BC
【解析】《學記》中總結了“教學相長”、“啟發誘導”、“藏息相輔”、“預”、“時”、“孫”、“摩”、“長善救失”等教學的寶貴經驗。
20.C
【解析】夸美紐斯l632年出版了代表作《大教學論》,提出了學制思想并從理論上論述了班級授課制。
21.B
【解析】范例教學,又叫范例式教學,是西德瓦•根舍因首創。
22.ABD
【解析】初中階段德育內容要點: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勞動教育、社會主義民主和遵紀守法教育、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教育。
23.ABC
【解析】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馬克思主義常識和社會主義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勞動和社會實踐教育、社會主義民主觀念和遵紀守法的教育、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教育。
24.ABCD
【解析】健全班級規章制度的基本要求:認真討論,科學合理;嚴肅慎重,相對穩定;反復學習,堅決執行;教育為主,不斷完善。
25.ACD
【解析】(1)搞好家訪。(2)開好家長會。(3)搞好通訊聯系。
26.ADE
【解析】班主任要協調好三種關系,注意三方面教育的結合,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區)教育。
27.ABCD
【解析】一般科學研究具有明顯的繼承性、創新性、系統性、控制性等特征。
28.ABC
【解析】研究構思設計環節要進行的工作由選擇研究課題、查閱研究文獻、提出研究假設、設計研究方案。
29.ABC
【解析】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的,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的教育。由此可以判斷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比具有整體性、綜合性和基礎性。教育性不是素質教育的特點,應試教育也有教育性,但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
30.D
【解析】學生的學習活動是教學中最主要的活動,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