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簡答題
30.(P26)第一個組成部分是對培養何種社會成員(角色)的規定。這方面曾有過多種提法,如培養“勞動者”、“建設者”、“接班人”、“公民”等。這是教育目的的核心部分。
第二個組成部分是對教育對象形成何種素質結構的規定。這也就是對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心理、知識、能力、體質等方面素質的教育要求和規定。
31.(P267-269)
(1)教學認識過程簡約性的規律;
(2)教和學相互依存的規律;
(3)教學與發展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規律;
(4)教學要素的整體性規律。
32.(P346-347)
(1)整體性;
(2)基礎性;
(3)內化性;
(4)綜合性。
五、論述題
33.(P104-105)教師在履行工作角色時常產生角色沖突。教師在工作中,要將許多角色加以融合和組織,也常常遇到兩個角色同時為他提出兩種相反的角色行為的情況。這是教師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普遍遇到的大量的沖突。教師在多種工作角色之間沖突時,一時很難在對立中找到統一,只有否定一個才有可能滿足另一個,只有否定一面才能肯定另一面。
教師作為一個具體的“人”,有他自己的原來面目,教師作為一個社會角色,也有他進入這個角色后的扮演。作為一個教學情境中的“我”,盡管不完全是自然中的“我”,但要是一個真實的“我”。如果一個教師以“超等教師”這一角色來約束自己,就不會與自己的教育對象融為一體。
六、材料分析題
34.(P176)一個學校社會氣氛,即校風,也是校內大多數人的一種習慣勢力,可分為積極的、消極的兩種。它是影響學校師生一個極其重要因素。比如,一個學校團結友好的校風一經形成,那種非正式的不利于全校團結的小團體或交往自會減少;一個學習鉆研的校風,會激勵學生砥礪切磋、努力學習,如果有浮夸風,則會造成不務實、片面追求升學率等。校風的培養和形成,并不是決定于哪一個人的角色觀念與行為,而是在過去長期工作中、長期交往中逐漸形成的,既經樹立,則能成為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積極的校風則使師生員工不斷增強自覺性,代代相傳,相沿成風,是外力難以破壞的。如,學風、教風、領導作風、師生言談儀表等無不與校風有關。學校組織系統的優良氣氛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不僅具有約束力,而且有促進力量。樹立優良校風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所必需。校風中的學風和教風是中心,培養和形成良好的校風,關鍵又在于領導的作風。學校領導的角色行為,只有符合各面的角色期望,全力以赴,才能同心協力建立優良校風,并發揚光大。
歷年真題:四川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A/B級)
233網校“省考”一次過:2014教師資格VIP班,濃縮高頻考點,帶你短時秒殺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