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人的先天稟賦為基礎,通過師資訓練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身心特征與職業修養稱為教師的( )。
A.教師素質
B.心理素質
C.教學能力
D.教育機智
【答案】A
【專家解析】題干為教師素質的定義。
2.( )是個體對自己的心理特點、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會價值的自我了解與自我評價。
A.自我意識
B.自我認識
C.自我體驗
D.自我監控
【答案】B
【專家解析】題干為自我認識的概念,注意識記。
3.( )內驅力將學業成就看做是贏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A.學習
B.認知
C.自我提高
D.附屬
【答案】C
【專家解析】自我提高內驅力不直接指向知識和任務本身,而看重學業成就。
4.下面所列舉的遷移種類領域中,錯誤的是( )。
A.態度學習遷移
B.情感遷移
C.知識與技能遷移
D.氣質遷移
【答案】D
【專家解析】氣質指的是人的秉性,不發生遷移。
5.( )階段,活動的執行是在物質與物質化水平上進行的,相當于加里培林的“物質或物質化活動階段”。
A.原型內化
B.原型模擬
C.原型定向
D.原型操作
【答案】D
【專家解析】原型操作階段是將頭腦中的活動程序計劃外顯化的過程,相當于加里培林的“物質與物質化活動階段”。
6.中學生利用認知結構中原有的上位概念來學習新的下位概念的學習模式是( )。
A.并列結合學習
B.類屬學習
C.下位學習
D.上位學習
【答案】C
【專家解析】下位學習又稱類屬學習,是一種把新的觀念歸屬于認知結構中原有觀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聯系的過程。
7.以下屬于內部反饋的是( )。
A.視聽覺獲得的反饋信息
B.教師給予的反饋
C.看錄像得到的反饋
D.計算機給予的反饋
【答案】A
【專家解析】內部反饋即操作者自身的感覺系統提供的感覺反饋。
8.以下屬于元認知計劃策略的是( )。
A.設置學習目標
B.對材料進行自我提問
C.測驗先做簡單題目
D.考試時監視自己速度和時間
【答案】A
【專家解析】元認知計劃是在活動前計劃活動。
9.“利用紅色可以做什么”屬于( )發散思維。
A.用途擴散
B.結構擴散
C.方法擴散
D.形態擴散
【答案】D
【專家解析】形態擴散是以事物的形態(如顏色、味道、形狀等)為擴散點,設計出利用某種形態的可能性。
10.與依從相比,認同更深入一層,它不受外界壓力控制,行為具有一定的( )。
A.自覺性、主動性和穩定性
B.積極性
C.適應性和社會性
D.內化性和意志性
【答案】A
【專家解析】認同具有一定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穩定性。
11.強迫行為指當事人反復去做他不希望執行的動作,如果不這樣想,不這樣做,他就會( )。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極端焦慮
【答案】D
【專家解析】根據強迫行為的定義,選D。
12.在情境教學中,教學環境是一種人為設計的問題情境,它與現實問題情境( )。
A.有所不同
B.相類似
C.有一定聯系
D.沒有必然聯系
【答案】B
13.在群體壓力下,成員有可能放棄自己的意見而采取與大多數人一致的行為,這就是( )。
A.集體觀念
B.從眾
C.服從大局
D.集體凝聚
【答案】B
【專家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從眾的概念。
14.教師自編測驗是由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和測驗目的,自己編制的測驗,是為( )。
A.教育目的服務的
B.教師和學生服務的
C.特定的教學服務的
D.當前工作服務的
【答案】C
15.與新教師相比,專家型教師的課時計劃簡潔、靈活、以學生為中心并有( )。
A.系統性
B.預見性
C.結構性
D.實效性
【答案】B
【專家解析】與新教師相比,專家型教師的課時計劃以學生為中心并有預見性。
專題推薦:49天攻克中學教師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