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題(每題1分,共15分)
1.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_____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學》,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專著。
2.世界上第一個標準化智力測驗量表是由法國心理學家比納和醫生西孟于l905年編制而成的,后被引入美國,經推孟教授修訂,于1916年發表,它被稱為__________,現已為世界上著名的心理測驗量表。
3.1989年,__________等提出并界定了“情境性學習”的概念。
4.美國加州大學的__________對理解的生成過程作了深入分析和解釋。
5.__________也叫“動作技能”、“運動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法則的操作活動方式。
6.__________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象,是一定社會為了調整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而產生的行為規范或準則的總和。
7.__________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8._________被認為是創造性思維中的核心方法。
9._________指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進行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推測和判斷。這一概念最早由班杜拉提出。
10.學生的_________是其對一定社會生活環境要求的反映。
11._________不僅有助于識記無意義的材料,而且更有助于識記有意義的材料。
12.定勢對遷移的影響表現為_________和_________兩種。
13.學生中常見的焦慮反應是_________,可以采用肌肉放松、系統脫敏方法來緩解。
14.能否自覺的關注_________是衡量一個教師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
15._________是訓練新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
三、判斷說明題(先判斷正誤,再改錯;判斷錯誤不得分;每題5分,共25分)
1.消退是減少不良行為、消除壞習慣的有效方法。
2.學生的學習是為了適應當前的環境。
3.直觀是知識掌握的開端環節,任何情況下教學都必須從直觀開始。
4.學生的學習行為取決于需要與誘因的相互作用。
5.心理健康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過程。
四、簡答題(共4題,每題5分,共20分)
1.簡述中學教育心理學的作用。
2.如何培養中學生良好的態度與品德?
3.簡述學習動機與學習效率的關系。
4.什么是元認知?元認知策略的種類有哪些?
五、論述題(共2題,每題15分,共30分)
1.聯系實際談談如何根據技能形成理論培養學生的某項運動技能或心智技能。
2.行為改變與行為演練的方法有哪些?聯系中學生實際,談談如何具體使用這些方法。
考前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