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論述題
1.答:所謂技能,一般認為是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技能分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兩種。我們以操作技能為例來回答這個問題。(1分)
操作技能也叫“動作技能”“運動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法則的操作活動方式。(1分)就動作的對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動對象是物質性客體或肌肉,具有客觀性;就動作的進行而言,操作動作的執行是通過外部顯現的肌體運動實現的,具有外顯性;就動作的結構而言,操作活動的每個動作必須切實執行,不能合并、省略,具有展開性。 (3分)就拿游泳來說,游泳屬于閉合型操作技能,它對外界的幫助依賴程度較低,在大多數情況下靠內部反饋信息控制。(1分)
通過分析操作技能形成過程中的動作特點,一般認為操作技能可以分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與操作熟練四個階段。(1分)首先我們要了解關于游泳的各種信息,然后根據實際需要,模仿游泳的有關動作,控制各個動作之間的協調性,避免多余動作的產生。第三,根據模仿階段的練習,把游泳的準確動作固定下來,并使各動作成分相互結合,成為定型的、一體化的動作。最后,使游泳的各個動作達到高度的協調,能準確的覺察到外界環境的變化并調整動作方式。這樣就學會了游泳。(4分)
由于學習游泳是按照一定的階段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培養方面必須依據操作技能的培訓要求:首先,準確的示范與講解。示范、講解在操作技能形成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準確的示范與講解有利于學習者不斷的調整頭腦中的動作表象,形成準確的定向映像,進而在實際操作活動中可以調節動作的執行。其次必要而適當的練習。練習是形成各種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關鍵環節,通過應用不同形式的練習,可以使個體掌握某種技能。第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饋。包括內部反饋和外部反饋。第四,建立穩定清晰的動。動覺是復雜的內部運動知覺,它反映的是身體運動時的各種肌肉活動的特性,如緊張、放松等,而不是外界事物的特性。(4分)
2.答:(1)行為改變的基本方法
強化法:根據學習原理,一個行為發生后,如果緊跟著一個強化刺激,這個行為就會再一次發生。如一個學生不敢同教師說話,學習上遇到困難,也沒有勇氣向教師求教。當他一旦敢于主動向教師請教,教師就給予表揚,并耐心解答。(2分)
代幣獎勵法:代幣是一種象征性強化物,籌碼、小紅星、蓋章的卡片等都可作為代幣。當學生做出我們期待的良好行為后,我們發給數量相當的代幣作為強化物。學生用代幣可以兌換有實際價值的獎勵物或活動。(2分)
行為塑造法:行為塑造指通過不斷強化逐漸趨近目標的反應,來形成某種較復雜的行為。有時候我們所期望的行為在某學生身上很少出現或很少完整的出現。此時,我們可以依次強化那些漸趨目標的行為,直到合意行為的出現。(2分)
示范法:觀察、模仿教師呈示的范例,是學生社會行為學習的重要方式。模仿學習的機制是替代強化。(1分)
懲罰法:懲罰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為。懲罰有兩種:一是在不良行為出現后,呈現一個厭惡刺激(如否定評分、給予處分),二是在不良行為出現時,撤銷一個愉快刺激。(1分)
自我控制法:自我控制法是讓當事人自己運用學習原理,進行自我分析、自我監督、自我強化、自我懲罰,以改善自身行為。(1分)
(2)行為演練的基本方法
全身松弛法:全身松弛法是通過改變肌肉緊張,減輕肌肉緊張引起的酸痛,以應什情緒上的緊張、不安、焦慮和氣憤。全身松弛訓練:“緊張——松弛”對照訓練是最常見的一種,由雅各布松創立。其要點是對肌肉做“緊張一堅持一放松”練習;對全身多處肌肉按固定次序依次放松,每日練習。(2分)
系統脫敏法:系統脫敏指當某些人對某些事物、某環境產生敏感反應(害怕、焦慮、不安)時,我們可以在當事人身上發展起一種不相容的反應,使對本來可引起敏感反應的事物,不再發生敏感反應。如一個學生過分害怕貓,我們可以讓他先看貓的照片,談論貓;再讓他遠遠觀看關在籠中的貓,靠近;最后讓他摸貓、抱起貓,消除對貓的懼怕反應。(2分)肯定性訓練:肯定性訓練的目的是促進個人在人際關系中公開表達自己真實情感和觀點,維護自己權益也尊重別人權益,發展人的自我肯定行為。(2分)
考前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