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演示手捏飲料瓶,提問:飲料瓶發生了什么變化?
教師演示手扔粉筆頭,提問:粉筆頭的運動狀態發生了什么變化?
帶著疑問引出課題——《力的作用效果》。
環節二:新課講授
活動一: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1)實驗探究
演示實驗:用手將彈簧拉長;用手壓皮球。學生實驗:學生用手使刻度尺變彎曲。
(2)投影圖片,舉例說明
①跳水運動員站在跳板上。
②射箭。
(3)歸納總結: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學生舉例。
進一步理解:通過學生實驗說明,用較大的力和用較小的力使刻度尺發生彎曲,彎曲的程度相同嗎?明確物體受到的力越大,形變就越大。進一步明確,用很小很小的力,物體也會發生形變,只不過形變很小,用眼睛看不出來。
活動二: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1)實驗探究:演示實驗籃球由靜止變為運動;豎直上拋的籃球向上運動得越來越慢,向下運動得越來越快;用投影儀演示運動的小鋼珠在磁鐵的作用下,改變了運動方向。讓學生說明其原因。
(2)用圖片展示進一步說明,學生描繪:足球靜止在地面上,運動員A用腳踢它時給它一個力,足球受到這個力由靜止變為運動;運動員B用頭沖頂足球,足球受到這個力而改變運動方向;運動員C伸手抱住足球,足球受到這個力之后由運動變為靜止。
(3)歸納總結:物體由靜到動、由動到靜,以及運動快慢和方向的改變,都被認為它的運動狀態發生了改變。上面的例子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學生舉例(各種球類運動)。
環節三:鞏固提高
讓學生回答導入中遺留的問題,并列舉生活中的其他事例。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同桌交流心得感悟。
作業:列舉生活中力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運動狀態的例子。
【板書設計】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采用情境導入,讓學生觀看《近視眼中的世界》,并提問:觀看了這個視頻,你覺得近視眼中的世界是怎樣的?(是一個模糊的世界。)
接著追問:這里面視覺是怎么產生的呢?近視又是怎么產生的呢?進而引出課題——《眼睛》。
環節二:新課講授
活動一:視覺的形成
(1)復習提問:眼球的結構有哪些呢?(虹膜、角膜、瞳孔、玻璃體、晶狀體、視網膜等。)隨后,讓學生動手操作畫一畫這個眼球的結構。
追問:那么,眼睛是如何觀察到物體的呢?讓學生嘗試著回憶凸透鏡的成像原理。告訴學生眼睛里成像的特點與凸透鏡的成像特點是相似的。
引導學生根據眼球中的一些結構特點思考哪種結構屬于凸透鏡?(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
(2)讓學生根據凸透鏡成像原理嘗試說出光線是如何進入眼球的?形成的物像是怎樣的?進行小組討論。(物體的影像進入晶狀體,經過折射,物像映射到視網膜上,形成物體倒立、縮小的實像。)
(3)結合視網膜的特點,思考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在視覺形成中有什么作用?讓學生類比聽覺的形成過程進行總結。(這些細胞受到光刺激后發出信息,信息沿著視神經傳到大腦而形成視覺,我們就看到了物體。)
活動二:近視眼和遠視眼的形成與預防
(1)學生自行閱讀課本,明白眼球是如何改變晶狀體的形狀以便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
(2)根據正常人的晶狀體調節情況,隨后提問:那近視的人和遠視的人又是怎樣的情況呢?(是由于睫狀肌調節能力變弱,晶狀體變厚,對光的折射能力太強,影像在視網膜的前面成像;遠視是晶狀體變薄,對光的折射能力變弱,在視網膜之后成像。)
(3)出示不同曲度的凸透鏡模擬近視眼和遠視眼的形成過程,加深印象。
思考:近視遠視應該如何矯正呢?
(近視佩戴凸透鏡眼鏡,遠視佩戴凹透鏡眼鏡,改變光線的折射,使物像準確的落在視網膜上。)
環節三:鞏固提高
思考如何正確用眼避免近視的形成。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作業:查閱資料,了解我們是如何看見五彩斑斕的世界的。
【板書設計】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課前出示硫酸銅晶體、云母晶體、食鹽晶體PPT圖片,并提問學生有什么區別,進而得到形狀不同,再提問學生,你們知道我們平時吃的食用鹽晶體是怎么從海水中分離提煉出來的嗎?激發學生興趣,順勢導入新課——《物質的分離》。
環節二:新課講授
活動一:食鹽晶體的析出
(1)活動前
播放關于曬鹽的視頻,曬鹽的原理是什么呢?
(2)活動中
觀察視頻,結合教材內容得出結果。(學生小組討論,總結)
(3)活動后
總結:結晶是溶液中無法再溶解的固體物質從溶液中析出的過程,析出的固體稱為晶體。人們把海水引入鹽田,經過風吹日曬,水逐漸蒸發后,食鹽就會結晶析出。
活動二:簡單觀察硫酸銅晶體
(1)活動前
除了蒸發能析出晶體,還有沒有別的方式能析出晶體?它的原理又是什么?兩者有什么聯系?
(2)活動中
配制一杯70℃的硫酸銅飽和溶液。利用滴管吸取1滴硫酸銅飽和溶液,滴在凹穴玻片上,仔細觀察(用放大鏡或顯微鏡觀察)有沒有晶體出現。(學生做實驗,并結合教材思考原理得出結論)
(3)活動后
總結: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也可得到晶體。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比較小的固體物質,一般用蒸發溶劑的方法獲得晶體。而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較大的固體物質,一般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獲得晶體。人們從水溶液中提取物質時,通常是將以上兩種方法綜合起來使用的,也就是先通過加熱使溶液濃縮(減少溶劑),再將溶液冷卻(降低溫度),使溶液中的溶質結晶析出。
環節三:鞏固提高
已知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比較大,硝酸鉀溶液采用哪種析出晶體方式析出硝酸鉀?(冷卻熱飽和溶液)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課的知識點。
開放性作業:把身邊的物質如白砂糖或者食鹽等配成溶液,找到適合它們的析出晶體方式,并用小實驗證明你的猜想,下堂課一起交流。
【板書設計】
下載233網校APP,可方便及時獲取高中化學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真題推薦:歷年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教師資格證面試如何快速通關?233網校還原面試情景現場,助你一舉攻下“結構化面試+試講+答辯”三大內容,實戰通關!試聽課程>>
答疑解惑:添加小編微信個人號【ks233wx3】,或關注微信公眾號【jiaoshi_233】搜索微信公眾號“233網校教師資格證考試”,關注即可一對一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