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寫作占50分,“得作文者得天下”,因此,這部分內容不容掉以輕心。但很多同學都反饋,沒東西寫,這是因為你們平時積累的素材太少了,下面我整理了8大常考話題、12個名人事例,寫作時靈活運用,輔佐論證,寫作不再卡殼!
一、責任與擔當
1、抗疫“總指揮”:鐘南山
白衣逆行,國士無雙!2003年非典時期,鐘南山院士作為總指揮,奮戰在抗擊病毒的最前線。他的一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這里來!”令人至今印象深刻。17年后,已經83歲高齡的鐘院士只身前往武漢,帶領大家繼續抵抗新疫情。長久以來,他出沒于傳染病流行的最危險地區,也成為了國人最為信任的醫者、學者,靠的不僅是深厚的科研儲備,還有一副強健的體魄。2003年那場持續近200天的“非典”戰役,不僅讓我們懂得了什么叫眾志成城,更讓大家認識了我國呼吸病學的領軍人物——鐘南山院士。17年前,67歲的鐘南山院士,帶領醫務人員奮戰在抗擊非典的最前線,17年后,當新型冠狀病毒引發全國恐慌,他再度掛帥出征了。《新聞1+1》節目中,鐘南山親自向大家解讀疫情最新進展,看到鐘院士的身影,不少觀眾紛紛表示安心了許多。相信他的經驗與實力,能夠再次帶領我們戰勝疾病。——騰訊網
“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這是人民日報微博對他的評價。
2020年,鐘南山院士被授予“共和國勛章”,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2、四川森林消防員
2019年3月30日下午,四川涼山木里縣發生森林火災,四川森林消防總隊涼山支隊西昌大隊組織消防隊員開赴一線展開撲救。
3月31日消防隊員克服山高坡陡、溝深林密、缺氧難行等困難,每人負重30余斤,徒步行軍8個小時,在海拔3700余米的地方與森林大火展開了搏斗,當天下午,明火已被撲滅后,消防員在向山谷兩個煙點迂回接近時,遭遇林火爆燃,27名森林消防指戰員和三名當地撲火人員全部犧牲。
啟示:作為當代青年,應有責任與擔當,不懼強權與困難,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犧牲。
二、積極樂觀、戰勝挫折
1、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
1796年,貝多芬才26歲,就創作了最初3首奏鳴曲。但不幸接踵而來,由于治療不善,他的耳咽管炎轉為慢性中耳炎,聽覺越來越衰退。1820年,他的兩耳完全失聰,這對聽覺要求比別人更完善的作曲家來說,是個多么大的打擊啊!但是,貝多芬沒有屈服。他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為了克服失聰的困難,他就坐在樂隊近旁,看樂器演奏和演員歌唱。到了晚年,這個辦法奏效了。他就用一支小木桿,一端插在鋼琴箱里,一端咬在牙齒中間,在作曲時用來“聽”音。面對如此多的磨難,貝多芬沒有屈服,而是愈戰愈勇,他一生給人類留下了9部交響曲、32首鋼琴奏鳴曲、5部鋼琴協奏曲、1部小提琴協奏曲、16 部弦樂四重奏等等,為人類創造了巨大的精神財富。
啟示:挫折磨煉人的意志,促使人們變得更強大。苦難不可怕,可怕的是膽怯和退卻,只有直面困難,迎難而上,披荊斬棘,戰勝困難,人生才能跨入新高度。
2、居里夫人—“幸運”的失戀
1883年,16歲的波蘭姑娘瑪麗亞,即后來的居里夫人,到某貴族之家當家庭教師,她計劃掙一些錢出去上大學。兩年后,這家的長子卡西米爾與瑪麗亞相戀,瑪麗亞剛過19歲,他們計劃結婚。當然,上大學是不可能的了。可是,由于門第不同,他們的婚姻遭到卡西米爾父母的堅決反對,意志薄弱的卡西米爾屈從了父母。瑪麗亞痛苦萬分,竟準備“同塵世告別”,但她終于憑著頑強的意志克制住自己。于是,她把個人的不幸化為獻身更大目標的動力,化為教育培養當地貧苦孩子的善心以及只身赴巴黎求學的勇氣。人們認為,這是一次幸運的失戀。否則,她的歷史將會重寫,人類將失去一位迄今為止最偉大的女科學家。分析:居里夫人的失戀是她人生的一次挫折,從挫折與痛苦中解脫出來,重新振作,投入到科學研究中,她才有了后來的成功。
啟示: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面對失意和不幸,保持積極樂觀,重新振作,化悲痛為力量,一往直前。
三、奮斗與拼搏
為國著功成——中國女排
2019年國慶前夕,中國女排以十一連勝的驕人戰績贏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這也是中國女排第十次榮膺世界大賽冠軍,女排姑娘的成就,顯露出祖國至上、頑強拼搏、勝不驕敗不餒的英者風范,也成為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動見證。
啟示:學習女排精神,拼搏不息、不放棄、不懼失敗。
四、愛國教育
1、張伯苓—崇高的理想
南開中學的創辦者張伯苓16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駕駛。畢業后,他參加了“甲午海戰”,但軍艦一出海就被擊沉,這對他觸動很大。1899年英國強租我國威海衛軍港,張伯苓親眼看見,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旗幟第二天就降下來了。強烈的愛國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軍,回到天津籌辦學校。他四處奔走,籌集資金,終于在1907年辦起了南開學校。張伯苓一生全力辦教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人才。
啟示:人生理想與愛國主義融合,將會迸發出巨大的能量,還能讓自己名留青史。作為教師,要義不容辭地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2、譚嗣同—愛國壯舉
1898年9月21日戊戌變法失敗后譚嗣同的拒絕逃亡和從容待捕,23日被捕,28日“六君子”就義于菜市口,臨刑前的慷慨賦詩“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其中,他還發出了驚天地過鬼神的名言:“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啟示:譚嗣同不畏強權、追求真理、舍身報國的品質值得每一個學生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德育發展應放在首位,提高全體師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五、貴在堅持
柏拉圖—貴在堅持
蘇格拉底布置學生每日甩手臂的故事:有第一天,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學生們說:“今天,我們只做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兒:每個人把胳膊盡量都往前甩,然后再盡量往后甩。”說著,蘇格拉底示范了一遍,“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學生們都笑了,這么簡單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學生們:“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學堅持了?”有90%的同學驕傲地舉起了手。又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再問,這回,堅持下來的同學只剩下了八成。一年過后,蘇格拉底再一次問大家:“請大家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運動,還有哪幾位同學堅持了?”這時候,整個教室里,只有一個人舉起了手。這個人就是柏拉圖,后來他也成為古希臘另一位偉大哲學家。
啟示:柏拉圖稱為偉大的哲學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堅持到最后的都是佼佼者。在教育過程中,總是想著“不然孩子輸在起跑線”,還不如更注重學生意志力的培養、學習興趣的激發,讓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六、甘于奉獻
蘭谷遺芳遠—黃文秀
黃文秀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畢業后回鄉工作,2018年擔任廣西百色樂業縣百坭村的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的家庭并不富裕,父親身患重病,重重壓力之下,黃文秀總是樂觀開朗、積極向上。
從進村開始,黃文秀就努力融入當地生活,挨家挨戶走訪,學會了桂柳方言,一年多時間,她幫村里引進了砂糖橘種植技術,教村民做電商;協調給每個村建起了垃圾池。在黃文秀任上,百坭村103戶貧困戶順利脫貧88戶,村集體經濟項目收入翻倍。
黃文秀駐村筆記中寫道:“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樂。” 2019年6月17日凌晨,黃文秀遭遇突發山洪不幸遇難,年僅30歲。
啟示:作為當代青年,應積極樂觀、甘于奉獻,將自身所學用于服務人民,回饋社會。
七、因材施教
做一只優秀的兔子一朱德庸
朱德庸從小就不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課上老師讓默寫生字,他永遠寫不對筆畫;老師讓背乘法口訣,他背了很多遍還是記不住....為此,老師經常將他攆出教室罰站。在上學的十多年里,朱德庸不斷地轉學、插班、留校察看,甚至連上補習班都慘遭勸退。他的父母為他傷透了腦筋。
但是他對畫畫很有天賦,只有畫畫時,他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快樂。朱德庸開始觀察生活和各種各樣的人,并試著將不同的人物臉譜畫下來。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的漫畫公開發表了,這給他非常大的鼓舞。當他《雙響炮》紅遍臺灣時,朱德庸已聲名斐然。
啟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擅長之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因材施教,長善救失,盡可能地挖掘每一位學生的潛質。
八、榜樣教育
1、李立三—名人的勇氣
20 世紀 30 年代,李立三主持工作時,推行“左”的路線,給中國造成了不小的損失。后來,他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僅多次自我批評,還以自己為例教育別人。有一次在部隊作報告,講完那次路線錯誤后,他大聲問聽報告的人是不是都認識李立三,許多人說不認識,他指著自己說:“我就是李立三。希望你們從我的錯誤中吸取教訓。”他的這種勇于自我批評的精神使大家深受教育。
啟示:面對自己的錯誤、勇于承認,自我批評,這是對別人的尊重負責也是對自己的尊重負責。
2、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為新法。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門的,給予十金。百姓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有敢搬這塊木頭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國人,能搬者給予五十金。有個大膽的人終于扛走了這塊木頭,商鞅馬上就給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誠信不欺。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終于使老百姓確信新法是可信的,從而使新法順利地推行實施。
啟示:“人無信不立。”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國家都是一樣的,言而無信則自取滅亡。
教師資格綜合素質寫作人物素材積累很重要,推薦收藏!
溫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網校-pxx獨立創作完成,未經著作權人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