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如何利用群體約定來改變學生的態度。程序是什么?(1)清晰而客觀地介紹問題的性質;(2)喚起班集體對問題的意識,使他們明白只有改變態度才能更令人滿意;(3)清楚而客觀地說明要形成的新態度;
(4)引導集體討論改變態度的具體方法;(5)使全體學生一致同意把計劃付諸實施,每位學生都承擔執行計劃的任務;(6)學生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改變態度;(7)引導大家對改變的態度進行評價,使態度進一步概括化和穩定化。
120、一個觀念要真正成為個人的道德價值觀,要經歷三個階段七個子過程。
(1)選擇階段: ◆自由選擇;◆從多種可選范圍內選擇;◆充分考慮多種選擇的后果之后再選擇。(2)贊賞階段。◆喜愛自己的選擇并感到滿意;◆愿意公開承認自己的選擇;(3)行動。◆按自己的選擇行事;◆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加以重復。
121、問題:給定的信息和要達到的目標之間有某些障礙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123、問題解決是指個人應用一系列的認知操作,從問題的起始狀態到達目標狀態的過程。
特點:◆目的性;◆認知性;◆序列性。
124、問題解決的過程:建立問題表征、搜尋解法、執行解法、評價。
125、搜尋解法的方法:◆問題類比;◆手段-目的分析;◆問題分析;◆想法-檢驗。
126、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1問題的特征;2已有的知識經驗;3定勢與功能固著。
127、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
(一)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和質量。
幫助學生牢固地記憶知識;
提供多種變式,促進知識的概括;
重視知識間的聯系,建立網絡化結構。
(二)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結合具體學科,教授思維方法;
外化思路,進行顯性教學。
(三)提供多種練習的機會;
(四)培養思考問題的習慣。
鼓勵學生主動發現問題。
鼓勵學生多角度提出假設;
鼓勵自我評價與反思。
128、教會學生如何解決問題?
(1)幫助學生真正理解題意,分析問題;(2)在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重要的是對問題的分析思考,而不只是所獲得的最后答案;(3)問題解決后,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解決過程,看從這個問題中受到了什么啟發,對知識有什么新理解。
129、創造性,是指個體產生新奇獨特的,有社會價值的產品的能力或特性。
130、創造性的特征: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
131、瓦拉斯1926年提出了創造性思維的四階段:準備期、醞釀期、豁朗期和驗證期。
◆ 類比思維是創造性思維中的核心方法。
132、影響創造性的因素:環境;智力;個性。
133、高創造性的個性特征:◆具有幽默感;◆有抱負和強烈的動機;◆能夠容忍模糊與錯誤;◆喜歡幻想;◆具有強列的好奇心;◆具有獨立性。
134、創造性的培養。
(1)創造有利于創造性產生的適宜環境。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給學生留有充分選擇的余地;◆改革考試制度與考試內容。(2)注重創造性個體的塑造。◆保護好奇心;◆解除個體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鼓勵獨立性和創新精神;◆重視非邏輯思維能力;◆給學生提供具有創造性的條件。(3)開設培養創造性的課程,教授創造性思維策略。常用的方法有: ◆發散思維訓練;◆推測與假設訓練;◆自我設計訓練;◆頭腦風暴訓練。
135、應用“頭腦風暴訓練“時遵循的四條基本原則:
1讓參與者暢所欲言,對所提出的方案暫不作評價或判斷;2鼓勵標新立異、與從不同的觀點;3以獲得方案的數量而非質量為目的,即鼓勵多種想法,多多益善;4鼓勵提出改進意見或補充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