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論述題
13.【答案要點】幼兒教師應按照幼兒感覺和知覺發展的規律組織教學活動。
(1)適應現象。感覺會因刺激持續時間的長短而降低或提高,這種現象叫適應現象。在幼兒園教學中,幼兒園各班活動室應有通風換氣設施和制度,以保證空氣清新。
(2)對比現象。同一分析器的各種感覺會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感覺的對比。教師在制作和使用直觀教具時,掌握對比現象的規律,對提高幼兒感受性有重要的實際意義。例如,在組織幼兒觀察活動時,不應有喧嘩聲,教師的聲音也不應太大。
(3)知覺中對象與背景的關系。教師要運用背景與對象關系的規律,通過板書、掛圖和實驗演示出來。教學應當突出重點,加強對象與背景的差別。在固定不變的背景上,活動的刺激物易引起知覺,據此,教師應盡量多地利用活動模型、活動玩具及幻燈、錄像等,使幼兒獲得清晰的知覺,了解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組合。
專家點撥考生在回答此題時,要依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規律選擇適當的感知覺規律進行闡述,首先回答相關規律,然后回答如何在幼兒教育中使用這一規律,這樣的論述才會比較完整。
四、材料分析題
14.【答案要點】小南的特點主要是任性、攻擊性強,這反映的是獨生子女個性和社會性發展的問題。
主要原因是獨生子女成長過程中的一些環境因素:
(1)缺失。獨生子女缺少兄弟姐妹,沒有相互學習的機會。
(2)獨特。獨生子女經歷的獨特性致使其心理發展有一定的特殊性。
(3)家長與子女的關系。家庭教養方式直接影響兒童心理的發展,過度溺愛、過分保護都對其發展極為不利,而且小南的爸爸媽媽還存在教育的不一致性,所以導致小南出現這些問題。
15.【答案要點】(1)我國幼兒園教育的目標是“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這一目標是確定幼兒園教育任務、評估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根本依據,國家通過這一目標對全國幼兒園教育進行領導和調控。
(2)幼兒園教育目標是根據教育目的并結合幼兒園教育的性質和特點提出來的。我國幼兒園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幼兒,它體現了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并兼顧幼兒園教育的性質和特點。幼兒園教育目標的提法又與學校教育目標略有不同,如把“體”放到了第一位,這是因為,在幼兒階段,身體的政策發育和機能的健全發展較以后各年齡階段更為重要。
(3)教育從根本上說就是培養人,所以教育目標是否合理,除了符合社會要求之外,還要看是否符合教育對象的身心發展規律。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成年人畫一個菱形圖案是件輕而易舉的事,然而對于幼兒來說,卻是很困難的,即使3歲孩子臨摹一張菱形圖樣也是很困難的。這就是說,幼兒的發展是有一定年齡特征和規律的,是一個按照一定順序、不斷地從低級到高級發展的過程,教育目標如果不符合幼兒發展的規律,不符合幼兒個體的發展需要和可能性,就不可能變成現實。因此,教育目標的制定必須適應幼兒身心發展的年齡特征。
(4)一味地追求某個方面發展,忽視幼兒的全面發展,可能嚴重損傷兒童生長發育的自然進程,損傷兒童潛能發育,造成兒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體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氣質發展遲緩、壓抑和傷害。
專家點撥本題要求從“學前教育目標’’角度分析材料中所述的現象。考生首先要明確我國幼兒園教育目標是什么,再依據教育目標分析題干中所述的現象,由此得出現實情況與教育目標的差距。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學前教育也陷入了一種不正常的狀態,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應該以全面促進幼兒素質和諧發展作為幼兒教育的中心任務,只有這樣,才符合我國學前教育目標,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