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移情法有認知提示、情感換位、鞏固深化、情境表演等基本訓練技術。其中,認知提示是指教師通過語言引導幼兒認識他人情緒的方法。
2.A【解析】根據模仿的時間早晚,模仿分為兩種:一種是即時模仿,是指看到一種行為,就馬上照著做;另一種是延遲模仿,是指看到示范性行為后,并沒有立即模仿,而是過一段時間后才表現出類似的行為。根據模仿的程度不同,也可將模仿分為兩種:一種是完全模仿,即后來所模仿的行為與示范性行為幾乎都相同;另一種是不完全模仿,即后來模仿的行為與示范性行為有比較大的差異。由此可見,本題中的幼兒表現出的正是一種即時的、完全的模仿。
“模仿是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該考點也是歷年考試的重點,通常以單項選擇題的形式出現。
3.D【解析】本題是對基礎知識的考查。三歲左右的兒童在其身心發展的過程中會出現“第一反抗期”。
4.C【解析】根據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的觀點,直到具體運算階段,兒童認知結構中才具有抽象概念,所以能畫出具體的路線圖。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在歷年考試中占據十1分重要的地位。皮亞杰將從嬰兒到青春期的認知發展分為感知運動、前運算、具體運算和形式運算四個階段。
5.B【解析】發現美、欣賞美是個體對美的認識的初步能力,在學前教育階段,對美的啟蒙主要是要培養幼兒發現美、欣賞美的能力。
6.C【解析】教師設計的“在月亮上蕩秋千”“假如你長了翅膀”等課題主要是用來激發兒童想象的動機。
7.B【解析】幼兒的概括水平常常依據具體特征下定義。
8.D【解析】幼兒與幾十年前的幼兒在某些心理年齡特點上基本相同,這說明兒童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征具有穩定性。
9.A【解析】幼兒是以自身為中心來辨別左右的,直到6歲以后,才能以客體為中心辨別左右。因此幼兒教師在示范時往往采用“鏡面示范”。
10.C【解析】在幼兒園階段,教師讓幼兒學習小學的知識,是學前教育小學化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