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向來是由淺入深,就像學中藥。很多情況下,單個中藥治療效果和治療范圍有限,達不到中醫的預期要求。這個時候就需要多個中藥一起搭配使用,在增強療效的同時又擴大了治病范圍,還能減少一些中藥的毒性,一舉多得。
單個中藥在配伍使用時一共有七種情形,中醫稱作七情配伍,包括單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殺、相反、相惡。中醫在開方用藥時,一般都遵照這些配伍原則。
除了基本的單味藥配伍,有時候還需要應用中成藥配伍。本次新冠病毒診療方案中的“清肺排毒湯”使用的就是單味藥配伍+中成藥配伍兩種搭配形式。
一、單味藥配伍(七情配伍)
1、單行
病情較簡單,不需要復雜的配方,一種中藥就能起到很好的療效。代表湯劑獨參湯,單用人參補氣固脫,治療比較嚴重的氣虛證。
2、相須
為了增強藥物的原有療效,將性能類似的中藥一起合用。如石膏配知母,石膏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兩藥合用,清熱瀉火、滋陰生津的效果增強。
3、相使
一類藥輔助另外一類藥的增強功效,兩類藥在性能功效上有某種共性,也就是說,某一部分功效是一樣的。例如黃芪配茯苓,茯苓能增強黃芪的補氣利水效果。
4、相畏
一種有毒的藥物,毒性能被另外一種藥物減輕或者消除。例如生半夏的毒性被生姜減輕或消除,叫作半夏畏生姜。中藥的“十九畏”口訣都屬于相畏。
5、相殺
一種藥物能減輕或者消除另一種有毒藥物的毒性。例如生姜可減輕或消除半夏的毒性,叫作生姜殺半夏。或者生姜能減輕或消除天南星的毒性,叫生姜殺天南星。
6、相反
兩種藥物合用會產生或增加毒性。如烏頭反半夏、甘草反甘遂、細辛反藜蘆等,中藥的“十八反”都屬于相反,絕大多數情況下不要搭配使用。
7、相惡
一種藥物能是另一種藥物療效降低,如人參惡萊菔子。萊菔子降氣,人參補氣;萊菔子會削弱人參的補氣作用。萊菔子就是蘿卜籽。
二、中成藥配伍
1、功效相似
功效相似的中成藥一起搭配使用,以增強藥效的方法叫功似配伍。對于病證單一,病情較重的病人,一種中成藥的療效不足以達到治療效果,需要配合功效相似的中成藥一起使用。
如治療氣虛血瘀的中風后遺癥,可使用補陽還五顆粒,配合愈風寧心片或銀杏葉片,增強活血通脈的力度;證屬肝陽上亢的高血壓,使用天麻鉤藤顆粒,配伍腦立清顆粒或者羚羊角膠囊,增強平肝潛陽的功效。
如證屬宮冷的不孕,可內服理氣補血、暖宮調經的艾附暖宮丸,外用十香暖臍膏或婦科萬應膏,如治筋骨折傷證屬瘀血內停者,可內服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的跌打丸,外敷七厘散或正骨水,以共奏活血消腫、止痛接骨之效。
2、功效不同
對于復雜的病情,需要使用兩個或兩個以上功效相異的中成藥,以達到整體的治療效果。這種配伍方法叫功異配伍。有同為內服、同為外用或者內外兼用三種中成藥配伍方式。
同為內服的如年過五十的女性,面色萎黃、乏力多汗等證屬氣血雙虧兼濕熱下注,配合八珍益母顆粒和白帶丸使用。
同為外用的如患有腳氣,紅腫疼痛,又不慎被開水燙傷,外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獾油治燙傷,配合治療腳氣的復方土荊皮酊。
內服及外用并施的如腳氣腫痛證屬濕熱下注者,內服二妙丸或三妙丸,未潰爛者外用復方土荊皮酊,潰爛者外用腳氣散。
三、小結
中醫擬方基本都遵循七情配伍規則,若碰上復雜病癥,多選用經典名方加減。中醫書籍中流傳下來的經典名方多不勝數,各類型病癥均有相應的療效確切的基礎方,一般中醫更傾向于使用這些經過無數驗證的名方,再根據不同病情,隨方加減得出適合病人的使用方。
而藥師或者執業中藥師們則需要根據自身所學及相關經驗,對中醫所開處方進行嚴格的審核,檢查是否有用藥禁忌,用藥劑量是否合適等。這些都是在有扎實的中藥學基礎上才能完成。
2020年執業藥師考試復習早準備,全科取證班直擊考試大綱核心!立享《教材精講班》課程講義紙質版包郵送,電子版學習計劃。點擊試聽課程>>
相關推薦:
藥師學習太費腦?聽業內大咖、美貌與才華并重的姜雅老師講考點和答題技巧!帶你讀薄教材,舉一反三,做題才能更有效率!點擊馬上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