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講義
一、考試大綱
(一)掌握資產的風險與收益的含義
(二)掌握資產風險的衡量方法
(三)掌握資產組合總風險的構成及系統風險的衡量方法
(四)掌握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及其運用
(五)熟悉風險偏好的內容
(六)了解套利定價理論
二、本章考情分析
(一)本章的地位與作用
本章屬于重點章。本章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既可以站在投資者的角度計算股票的必要收益率,也可以站在第七章籌資者的角度計算普通股的資金成本,進而為第八章綜合資金成本和資本結構一章中計算加權平均資金成本奠定基礎,而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為第四章項目投資決策中計算凈現值等評價指標提供了折現工具。
(二)本章的重點
1.幾種收益率的含義
2.單項資產的風險與收益的含義及計量(期望值、標準差和標準離差率的計算及應用)。
3.風險對策和風險偏好的內容。
4.兩項資產構成的投資組合的總風險的計算及評價;投資組合的總風險的構成內容及其在風險分散中的變動規律。
5.單個股票和投資組合的β系數的計算方法;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和投資組合風險收益率的計算。
6.風險與收益的一般關系
7.證券市場線與市場均衡的含義。
8.套利定價理論的原理。
三、重點內容預習
一、資產收益率
資產的收益率通常是以相對數表示的,收益率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股利(或利息)的收益率;二是資本利得的收益率。
二、資產收益率的類型
1.實際收益率
股利(或利息)收益率與資本利得收益率的和就是實際收益率
2.名義收益率
名義收益率是指在有關票面上或者合同中約定的收益率。如銀行借款合同中規定的利率,債券票面上規定的票面利率。
3.預期收益率
預期收益率也稱期望投資收益率,是在未來收益不確定的情況下,按估計的各種可能收益率水平及其發生的概率計算的加權平均數。
請看教材24頁【例2-2】
4.必要收益率
必要收益率表示投資者對某資產合理要求的最低收益率。
5.無風險收益率
無風險收益率的大小由純粹利率(資金的時間價值)和通貨膨脹補償率兩部分組成。
無風險收益率=資金時間價值(純利率)+通貨膨脹補償率
6.風險收益率,就是由投資者承擔風險而額外要求的風險補償率。風險收益率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風險大小和風險價格。在風險市場上,風險價格的高低取決于投資者對風險的偏好程度。
注意以下幾點:
◆預期收益率(期望投資收益率)是加權平均數
◆無風險收益率=資金時間價值(純利率)+通貨膨脹補償率
◆必要投資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風險收益率=(資金時間價值+通貨膨脹補償率)+風險收益率
例題:
1、根據財務管理的理論,必要投資收益等于期望投資收益、無風險收益和風險收益之和。()(2006年考題)
[答案]×
[解析]正確的公式應是:必要投資收益=無風險收益+風險收益
2、在投資收益不確定的情況下,按估計的各種可能收益水平及其發生概率計算的加權平均數是( )。(2005年考題)
A.實際投資收益(率)
B.期望投資收益(率)
C.必要投資收益(率)
D.無風險收益(率)
[答案]B
[解析]期望投資收益是在投資收益不確定的情況下,按估計的各種可能收益水平及其發生概率計算的加權平均數。
三、單項資產的風險和收益的計算和計量
(一)風險的衡量
衡量風險的指標主要有收益率的方差、標準差和標準離差率等。
對于單個項目而言,標準差越大,就意味著未來的收益率的波動幅度就越大,風險程度就越大。但是,需注意的是,這個指標如果用于不同項目風險程度比較,那么前提條件是在期望值相同的情況下。由于受這個局限,比較不同項目的風險程度時,如果期望值不相同,就要根據標準離差率來計算。
一般情況下,標準離差率越大,資產的相對風險越大;相反,標準離差率越小,資產的相對風險越小。
★這里要求掌握期望值、標準差和標準離差率三個指標的計算。同時要求掌握標準差和標準離差率在用于不同項目風險程度比較時的適用范圍。
提醒注意:標準差和標準離差率所反映的風險是指投資項目的全部風險,既包括系統風險,也包括非系統風險。而成本章將要講到的β系數只能衡量系統風險,在以后的第八章會講到經營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和復合杠桿系數,經營杠桿系數是計量經營風險的,財務杠桿系數是計量財務風險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都屬于非系統風險,所以,杠桿系數是用于計量非系統風險的。
一般情況下,標準離差率越大,資產的相對風險越大;相反,標準離差率越小,資產的相對風險越小。標準離差率可以用來比較具有不同預期收益率的資產的風險。
請看教材27頁的【例2-4】
當不知道或者很難估計未來收益率發生的概率以及未來收益率的可能值時,可以利用收益率的歷史數據去近似地估算預期收益率及其標準差。其中,預期收益率可利用歷史數據的算術平均值法等方法計算,標準差則可以利用下列統計學中的公式進行估算:
標準差=
沒有給出概率的情況下的標準差的計算公式是今年教材新增加的,所以可將教材29頁【例2-6】作為重點來看。
(二)風險控制對策(注意客觀題)
1.規避風險
當資產風險所造成的損失不能由該資產可能獲得的收益予以抵消時,應當放棄該資產,以規避風險。例如,拒絕與不守信用的廠商業務往來;放棄可能明顯導致虧損的投資項目。
2.減少風險
減少風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控制風險因素,減少風險的發生;二是控制風險發生的頻率和降低風險損害程度。可以采用多領域、多地域、多項目、多品種的經營或投資以分散風險。
3.轉移風險
對可能給企業帶來災難性損失的資產,企業應以一定的代價,采取某種方式轉移風險。如向保險公司投保;采取合資、聯營、增發新股、發行債券、聯合開發等實現風險共擔;通過技術轉讓、特許經營、戰略聯盟、租賃經營和業務承包等實現風險轉移。
4.接受風險
接受風險包括風險自擔和風險自保兩種方式。風險自擔,是指風險損失發生時,直接將損失攤入成本或費用,或沖減利潤;風險自保,是指企業預留一筆風險金或隨著生產經營的進行,有計劃地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等。
例題:
1、下列項目中,屬于轉移風險對策的有( )。(2005年)
A.進行準確的預測
B.向保險公司投保
C.租賃經營
D.業務外包
[答案]BCD
[解析]轉移風險的對策包括:向專業性保險公司投保;采取合資、聯營、增發新股、發行債券、聯合開發等措施實現風險共擔;通過技術轉讓、特許經營、戰略聯盟、租賃經營和業務外包等實現風險轉移。進行準確的預測是減少風險的方法。
2、在下列各項中,屬于財務管理風險對策的有()。(2006年)
A.規避風險B.減少風險
C.轉移風險D.接受風險
[答案]ABCD
[解析]財務管理的風險對策包括:規避風險,減少風險,轉移風險和接受風險。
3、對可能給企業帶來災難性損失的項目,企業應主動采取合資、聯營和聯合開發等措施,以規避風險。( )(2005年)
[答案]×
[解析]規避風險的例子包括:拒絕與不守信用的廠商業務往來;放棄可能明顯導致虧損的投資項目;新產品在試制階段發現諸多問題而果斷停止試制。合資、聯營和聯合開發等屬于轉移風險的措施。
4、某企業準備開發A和B兩種新產品,有關資料如下:
(1)計算兩個方案的預期收益率的期望值
(2)計算兩個方案的預期收益率的標準差
(3)計算兩個方案的預期收益率的標準離差率
(4)比較兩個方案風險的大小
正確答案:
(1)A方案的預期收益率的期望值=0.2×50%+0.3×30%+0.5×(-10%)=14%
B方案的預期收益率的期望值=0.2×30%+0.3×20%+0.5×(-5%)=9.5%
(2)A方案的預期收益率的標準差
==24.98%
B方案的預期收益率的標準差
==14.91%
(3)A方案的預期收益率的標準離差率=24.98%/14%=178.43%
B方案的預期收益率的標準離差率=14.91%/9.5%=156.95%
(4)由于178.43%大于156.95%,所以A方案的風險大于B方案的風險
三、風險偏好
根據人們對風險的偏好將其分為風險回避者、風險追求者和風險中立者。
1.風險回避者
對風險回避的愿望越強烈,要求的風險收益就越高。
2.風險追求者
與風險回避者恰恰相反,風險追求者通常主動追求風險,喜歡收益的動蕩勝于喜歡收益的穩定。他們選擇資產的原則是:當預期收益相同時,選擇風險大的,因為這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效用。
3.風險中立者
風險中立者通常既不回避風險,也不主動追求風險。他們選擇資產的惟一標準是預期收益的大小,而不管風險狀況如何,這是因為所有預期收益相同的資產將給他們帶來同樣的效用。
第二節資產組合的風險與收益分析
一、資產組合的風險與收益
(一)資產組合
兩個或兩個以上資產所構成的集合,稱為資產組合。
(二)資產組合的預期收益率[]
資產組合的預期收益率,就是組成資產組合的各種資產的預期收益率的加權平均數,其權數等于各種資產在整個組合中所占的價值比例。即:
(三)資產組合風險的度量
1.兩項資產組合的風險
兩項資產組合的收益率的方差滿足以下關系式:
2.多項資產組合的風險(注意客觀題)
一般來講,隨著資產組合中資產個數的增加,資產組合的風險會逐漸降低。但當資產的個數增加到一定程度時,資產組合的風險程度將趨于平穩,這時資產組合風險的降低將非常緩慢直至不再降低。(注意判斷題)
例:按照投資組合理論,隨著組合中資產數目的逐漸增加,該組合的風險分散化效應也是逐漸遞增的。(×)
例題:
1、在計算由兩項資產組成的投資組合收益率的方差時,不需要考慮的因素是( )。(2005年考題)
A.單項資產在投資組合中所占比重
B.單項資產的β系數
C.單項資產的方差
D.兩種資產的協方差
[答案]B
[解析]投資組合收益率方差的計算公式,其中并未涉及到單項資產的β系數。
第2樓
2、已知某種證券收益率的標準差為0.2,當前的市場組合收益率的標準差為0.4,兩者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5,則兩者之間的協方差是( )。(2007年)
A.0.04
B.0.16
C.0.25
D.1.00
參考答案:A
答案解析:協方差=相關系數×一項資產的標準差×另一項資產的標準差=0.5×0.2×0.4=0.04。
3、現在有A、B和C三個投資項目,投資于A、B、C的收益率預期分別為15%,10%和25%,三個項目的投資額分別為200萬元、300萬元、500萬元,那么如果同時對這三個項目進行投資,其投資組合的預期收益率為()。
A.18.5%B.15%C.25%D.21.5%
[答案]A
[解析]15%×20%+10%×30%+25%×50%=18.5%
4、下列關于投資組合風險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當投資充分組合時,那么可以分散掉所有的風險
B.投資組合的風險包括公司特有風險和市場風險
C.公司特有風險是可分散風險
D.市場風險是不可分散風險
[答案]A
[解析]投資組合分散的是特有風險,對于系統風險是不能通過組合進行分散的。
5、某企業擬投資A、B兩個項目,其有關資料如下:
要求:(1)計算投資于A和B組合的期望收益率;(2)計算A和B的協方差;(3)計算A和B的組合方差;(百分位保留四位小數)(4)計算A和B的組合標準差。(百分位保留兩位小數)
[答案]
(1)組合期望收益率=10%×0.8+18%×0.2=11.6%
(2)協方差=12%×20%×0.2=0.48%
(3)組合方差==1.2352%
(4)組合標準差==11.11%
二、非系統風險與風險分散
非系統風險,又被稱為企業特有風險或可分散風險,是指由于某種特定原因對某特定資產收益率造成影響的可能性。它是可以通過有效的資產組合來消除掉的風險;它是特定企業或特定行業所特有的,與政治、經濟和其他影響所有資產的市場因素無關。
對于特定企業而言,企業特有風險可進一步分為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經營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在風險分散的過程中,不應當過分夸大資產多樣性和資產個數的作用。……(看一下教材33頁第二段)
例題:
1、在證券投資中,通過隨機選擇足夠數量的證券進行組合可以分散掉的風險是()。(2004年)
A.所有風險
B.市場風險
C.系統性風險
D.非系統性風險
[答案]D
[解析]證券投資組合的風險包括非系統性風險和系統性風險。非系統性風險又叫可分散風險或公司特有風險,可以通過投資組合分散掉,當股票種類足夠多時,幾乎能把所有的非系統性風險分散掉;系統性風險又稱不可分散風險或市場風險,不能通過證券組合分散掉。
2、假定某企業的權益資金與負債資金的比例為60∶40,據此可斷定該企業()。(2006年)
A.只存在經營風險B.經營風險大于財務風險
C.經營風險小于財務風險D.同時存在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
[答案]D
[解析]根據權益資金和負債資金的比例可以看出企業存在負債,所以存在財務風險;只要企業經營,就存在經營風險。但是無法根據權益資金和負債資金的比例判斷出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誰大誰小。
3、在下列各種情況下,會給企業帶來經營風險的有( )。(2004年)
A.企業舉債過度
B.原材料價格發生變動
C.企業產品更新換代周期過長
D.企業產品的生產質量不穩定
[答案]BCD
[解析]經營風險是指因生產經營方面的原因給企業盈利帶來的不確定性。比如:由于原材料供應地的政治經濟情況變動,運輸路線改變,原材料價格變動,新材料、新設備的出現等因素帶來供應方面的風險;由于產品生產方向不對頭,產品更新時期掌握不好,生產質量不合格,新產品、新技術開發試驗不成功,生產組織不合理等因素帶來的生產方面的風險;由于出現新的競爭對手,消費者愛好發生變化,銷售決策失誤,產品廣告推銷不力以及貨款回收不及時等因素帶來的銷售方面的風險。財務風險又稱籌資風險,是指由于舉債而給企業財務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企業舉債過度會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而不是帶來經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