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階段,股利調整增長階段也是用復利求現值將前3年的股利額折合成現值,第二階段的股利折現,站在第3年年末,未來的股利是固定增長,固定增長率是10%,按照固定增長股票價值的計算公式可以將3年后的股利額折合成第3年年末的現值,即D3×(1+10%)/(24%-10%)。然后進一步將其折成現值。
類型題:有甲、乙、丙、丁四家公司的股票:
甲公司的股票:固定股利股票;
乙公司的股票:固定增長股票;
丙公司的股票:高速增長后的零增長股票;
丁公司的股票:高速增長后的固定增長股票。
第一步:根據有關資料分別計算甲、乙、丙、丁四家公司股票的價值,如果題目告知甲、乙、丙、丁四家公司的股票價格,計算結果如果是價值高于價格,那么可以投資股票。
第二步:投資者分別按20%,30%,25%,25%的比例購買四家公司的股票構成投資組合,假設題里條件已知四家公司股票的β系數為,無風險報酬率 ,市場組合的收益率 ,要求計算該投資組合的加權平均β系數及該投資組合的必要收益率。這就可以與第二章的內容結合,加權平均β系數就是以各個股票的β系數以投資比例為權數計算加權平均數,然后將加權平均β系數代入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就可以計算投資組合的必要收益率。
六、公允價值計量在應付職工薪酬中的體現
應付職工薪酬涉及到辭退福利和企業發放非貨幣性福利的問題。
企業以其自產的產品作為非貨幣性福利發放給職工的,根據受益對象,按照產品的公允價值,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同時確認應付職工薪酬。
請看教材P187【例10-1】。
七、公允價值計量在債務重組中的體現
債權人在債務重組中可能收到現金、非現金資產、股權和應收款項等。如果債權人收到的是非現金資產,應當以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入賬,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與債權的賬面余額兩者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營業外支出)。
例如:A企業應收B企業的100萬元的款項,計提了5萬的壞賬準備。B企業拿一套房屋償債,房屋原值100萬,已計提折舊40萬,賬面價值60萬,該房屋的公允價值是90萬。A企業將收到的房屋作為一項固定資產。
借:固定資產 90
壞賬準備 5
營業外支出 5
貸:應收賬款 100
債務人將債務轉為資本金的,債務人應當將債權人放棄債權而享有股份的面值總額確認為股本(非股份有限公司為實收資本),股份的公允價值總額與股本(或者實收資本)之間的差額確認為資本公積。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股份的公允價值總額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承上例,A企業的100萬的應收款項,收不回來當作其對B企業的股權投資,雙方協商,A企業占B企業20萬股,每股面值1元,價格3元/每股,A企業要確定對B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
A企業的會計處理:
借:長期股權投資 60
壞賬準備 5
營業外支出 35
貸:應收賬款 100
修改其他債務條件的,債務人應當將修改其他債務條件后債務的公允價值作為重組后債務的入賬價值。債務的公允價值是指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認可的價格。
承上例,A企業和B企業協商,兩年后收回88萬的應收款項。
八、公允價值計量在收
入中的體現
如果采用的是遞延方式銷售的,實際上具有融資性質,應該按照應收合同或者協議價款的公允價值確定銷售收入。舉例:銷售一批產品,如果現在付款800萬,如果分5年支付,每年需要支付200,5年一共支付1000萬。確認收入按照800萬入賬。
融資租賃固定資產,按照最低租賃付款額與租賃資產公允價值孰低來確定固定資產入賬價值。
第二部分
會計專題二 謹慎性原則及其應用
在考試過程中,謹慎性原則實際上是在準則中變化比較大的內容。謹慎性原則的應用尺度有了很大的變化,也就導致在會計核算中,與原來所要求的內容有了很大區別。
我國在1992年出臺基本會計準則時,提出謹慎性原則,從1993年執行新會計準則之后,謹慎性原則受到了愈來愈大的關注。2000年在新頒布的準則中繼續加以應用,在應用的過程,要求應用要適度。因此,在之后的會計核算中,為了滿足應用適度的要求,原來的很多觀念多被否定了。變化之后,會計處理的思路,方法還是有一個基本思路的。同學們應該按照這種基本的思想來進行學習。
謹慎性原則,是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確認和計量時,以及在報告時,應該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收益,不應低估負債或費用。
在這個問題的應用過程中,這個原則在很多地方都要加以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