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講到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問題比原來要簡單。長期股權投資的入賬價值,可以分為非合并時形成的股權投資,及合并時形成的股權投資。合并時形成的股權投資,又可以分成,同一控制下形成的,和非同一控制下形成的。
(1)在合并時形成的股權投資情況下
在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按照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的賬面價值投資企業所占的份額,作為投資企業投資的入賬價值。投資的入賬價值和轉出資產的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調整資本公積,甚至調整留存收益。
在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我們占被投資方的份額,投資方投資的資產,形成負債或者發行權益性證券,全部按照公允價值入賬。此時確定的投資的入賬價值,按照轉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形成負債的公允價值和發行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進行確定投資的入賬價值。
(2)在非合并時形成的股權投資的情況下
如果不是合并中形成的,也是按照轉出資產,形成負債,及發行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作為投資的入賬價值。這時會出現,投資的數額與企業所占的被投資企業所有者權益的份額并不相等,投資的數額可能大于所占的份額。
例如:投資25萬元,占被投資企業可辨認凈資產100萬的20%,則,把投資的25萬元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入賬價值,不再進行調整。
續上例,如果,25萬元占被投資企業的30%(30萬元的份額),多的5萬元相當于被投資企業贈與的,可以看作為利得,需要確認為營業外收入,調整長期股權投資。
借:長期股權投資 250000
貸:銀行存款 250000
借:長期股權投資 50000
貸:營業為收入 50000
其實每一項資產都有期末計價的問題,每一項資產都需要考慮減值的問題。只不過有一些資產,在單獨的章節里進行了說明,而有一些資產在第九章資產減值里單獨的進行說明。
在1992年之前,沒有考慮資產減值的問題,實際上,存貨可能早已過時。但在賬面上還計有若干萬元的存貨。在1993年執行的基本會計準則中,要求對資產反映其真實的價值,看其資產是否減值。1993年之后,陸續對存貨,應收賬款,考慮存貨的跌價準備,應收賬款的壞帳準備,后來還要求對短期投資跌價準備,長期投資計提減值準備。
2000年之后,在這里又提出了八大準備的問題,在四項準備的基礎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委托貸款減值準備?,F在的減值問題,不僅僅包括這八大準備,數量很多,比如,投資性房地產的準備金問題,商譽準備的問題,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問題,生物資產準備的問題等等。
現在遵從的謹慎性原則,強調適度謹慎。
1.對于存貨
(1)存貨計提跌價準備,是將存貨的賬面價值與可變現凈值進行比較,存貨可變現凈值=存貨的售價—進一步加工成本—相關的稅費。如果賬面價值高于可變現凈值,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如果存貨跌價的因素消失了價值有所回升,可以把原來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轉銷掉,應通過資產減值損失賬戶。
計提準備時: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存貨跌價準備(等)
轉回準備時:
借:存貨跌價準備
貸:資產減值損失
(2)不是任何資產減值準備都可以轉回的。如果存貨這項減值,減值的因素消失了,造成存貨的可收回金額回升了,此時可以把計提的準備金轉回來。但是對于存貨等流動資產以外,有很多非流動的資產,像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以成本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商譽和長期股權投資等。對于這些長期資產,一旦計提減值準備之后,這個資產減值損失就不允許轉回來了。之所以不能轉回,對于非流動資產一般來說,如果減值的因素形成以后,通常的情魷潞苣鴉指礎?br> 例如:一項無形資產專利權,現在已經發明了新的專利,部分取代或替代了現有專利,此無形資產已發生減值。如果計提了減值準備,不得轉回。
以上所講為成本模式進行計價,如用公允價值進行計價,不涉及到資產減值的問題。因為,期末時,公允價值上漲,確認收益,增加投資性房地產,如公允價值下降,則確認損失,減少投資性房地產。不進行減值測試,直接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
2.對于金融資產
在金融資產中,很多也是按公允價值進行計量的。
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的減值比較特殊。如果其資產價值降低,比如,過去買的股票80元,降低到79元。
借:資本公積 1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1
如,已經下降到50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 30
貸:資本公積 1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