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關稅法律制度
一、關稅的納稅人和征稅范圍
(一)納稅人
關稅的納稅義務人為進口貨物的收貨人、出口貨物的發貨人、進境物品的所有人。
(二)征收范圍
除國家規定享受減免稅的貨物可以免征或減征關稅外,所有進口貨物和少數出口貨物均屬于關稅的征收范圍。
二、關稅的稅目和稅率
(一)稅目
關稅的稅目由《海關進出口稅則》規定。
(二)稅率
1.進口稅率。進口關稅規定了最惠國稅率、協定稅率、特惠稅率、普通稅率、關稅配額稅率等五種稅率形式。不同稅率的運用以進口貨物的原產地為標準。
2.出口稅率。適用出口稅率的出口貨物有暫定稅率的,應當適用暫定稅率;未定有出口稅率的貨物,不征出口關稅。
3.特殊稅率。
(1)特別關稅。特別關稅包括報復性關稅、反傾銷稅與反補貼稅、保障性關稅。
(2)暫定稅率。
三、關稅的計稅依據
我國對進出口貨物征收關稅主要采取從價計征的辦法,以貨物的完稅價格為計稅依據征收關稅。
(一)進口貨物的完稅價格
進口貨物的完稅價格由海關以進口應稅貨物的成交價格,以及該貨物運抵我國境內輸入地點起卸前的運輸及其相關費用、保險費為基礎審查確定。
對于在進口時沒有“成交價格”可作依據的某些特殊、靈活的貿易方式下進口的貨物,《進出口關稅條例》制定了確定其完稅價格的方法。
(二)出口貨物的完稅價格
出口貨物的完稅價格由海關以出口貨物的成交價格,以及該貨物運至中國境內輸出地點裝載前的運輸及其相關費用、保險費為基礎審查確定。出口關稅不計入完稅價格。
四、關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1.從價稅計算方法。應納稅額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稅進(出)口貨物數量×單位完稅價格×適用稅率
2.從量稅計算方法。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稅進(出)口貨物數量×關稅單位稅額
3.復合稅計算方法。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稅進(出)口貨物數量×關稅單位稅額+應稅進(出)口貨物數量×單位完稅價格×適用稅率
4.滑準稅計算方法。實行滑準稅率的進口貨物應納關稅稅額的計算方法與從價稅的計算方法相同。
五、關稅的征收管理
(一)納稅申報
進口貨物自運輸工具申報進境之日起14日內,出口貨物在貨物運抵海關監管區后裝貨的24小時以前,由進出口貨物的納稅人向貨物進(出)境地海關申報納稅。
(二)納稅期限
納稅人應當自海關填發稅款繳款書之日起15日內向指定銀行繳納稅款。
第十章 所得稅法律制度
[基本要求]
(一)掌握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征稅范圍、稅率、應納稅額的計算
(二)掌握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征稅范圍、稅率、應納稅額的計算
(三)掌握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征稅范圍、稅目、稅率、計稅依據、應納稅額的計算
(四)熟悉企業所得稅的資產稅務處理、征收管理來源:www.examda.com
(五)了解個人所得稅的減免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