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2】區域風險分析
區域風險是指受特定區域的自然、社會、經濟、文化和銀行管理水平等因素影響,而使信貸資產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這既包括外部因素引發的區域風險,也包括內部因素導致的區域風險。
1.外部因素分析
區域自然條件分析 |
①自然條件因素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分析它的差異性有助于判斷其對區域風險的影響。其中,影響較大的有自然資源、基礎設施情況等。自然資源是產業發展的基礎。 ②隨著科學技術和交通運輸條件的迅速發展,自然資源、交通運輸對產業發展和布局的約束作用在不斷削弱,從而使一些產業特別是加工制造業有可能在遠離原料產地的市場區域集中,形成一些加工工業中心。 |
區域產業結構分析 |
①區域產業結構與區域經濟發展階段具有密切聯系。處于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地區有著不同的產業結構和主導產業。 ②主導產業是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柱和核心,區域主導產業分析對制定信貸政策也具有重要作用。 |
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分析 |
①對信貸經營來說,經濟發展水平是對區域風險影響最大、最直接的因素。一般情況下,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區域信貸風險越低。 ②經濟發展水平可以從國內生產總值及增長率、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勞動生產率、資金利潤率、城市化水平等方面進行分析。 |
區域市場化程度和執法及司法環境分析 |
① 市場的成熟和完善與否,直接影響到投資環境的優劣和區域發展的快慢。通常情況下,市場化程度越高,區域風險越低。 ②法律制度是經濟有效運行的必要保障。 |
區域經濟政策分析 |
通常,國家重點支持地區能夠享受較多優惠政策,當地投資項目較充足,各種配套設施齊全,信貸風險相對較低。 |
區域政府行為和政府信用分析 |
①政府投資仍然在經濟發展中起著關鍵作用,其經濟行為對金融運行的影響非常明顯。必須重視對區域政府行為的分析,重視對區域產業政策合理性的判斷。 ②政府的信用狀況也是影響信貸風險的重要因素。 |
2.內部因素分析
安全性(信貸資產質量) |
區域信貸資產質量是對區域信貸風險狀況的直接反映,它是衡量內部風險最重要的指標。 ①信貸平均損失比率。該指標從靜態上反映了目標區域信貸資產整體質量。 ②信貸資產相對不良率。 ③不良率變幅。用于評價目標區域信貸資產質量的變化情況,反映信貸資產質量和區域風險變化的趨勢。 ④信貸余額擴張系數。用于衡量目標區域因信貸規模變動對區域風險的影響程度。指標小于0時,目標區域信貸增長相對較慢,負數較大意味著信貸處于萎縮狀態;指標過大則說明區域信貸增長速度過快。擴張系數過大或過小都可能導致風險上升。該指標側重考察因區域信貸投放速度過快而產生擴張性風險。 ⑤利息實收率。 ⑥加權平均期限。用于衡量目標區域信貸資產的期限結構。 |
盈利性 |
盈利性是區域管理能力和區域風險高低的最終體現。 ①總資產收益率:目標區域的總體盈利能力 ②貸款實際收益率反映了信貸業務的價值創造能力。 這兩項指標高時,通常區域風險相對較低。 |
流動性 |
①流動比率 ②存量存貸比率 ③增量存貸比率 流動性過高或過低都可能意味著區域風險的上升。過高的流動性可能意味著資金利用效率不足,信貸經營處于低效率中;而過低的流動性意味著資金周轉不暢或出現信貸資金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