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商法的概念
《海商法》是調整海上運輸關系、船舶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其中,海上運輸關系,主要是指承運人、實際承運人同托運人、收貨人,或者同旅客之間,承拖方同被拖方之間的關系。船舶關系,主要指船舶所有人、經營人、出租人、承租人之間,抵押權人與抵押人之間,救助方與被救助方之間的關系。來源:www.examda.com
海商法是一門古老的法律,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有人類海洋運輸活動之初。我國現代意義的海商法立法活動始于清朝末年的清末修律,而新中國的第一部海商法是1992年制定,1993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這部法律共15章278條,內容涵蓋了海商法幾乎所有重要領域,是我國當前海商法規范體系的核心。
二、海商法的性質
海商法的性質如何,目前我國的通說是,海商法是民法的一個特別法。我國的立法和司法實踐基本體現了這種觀點。來源:www.examda.com
三、海商法的適用范圍
海商法的適用范圍,實際上是海商法調整對象的具體化。一般來說,它包括適用的船舶、適用的水域和適用事項等。各國海商法的適用范圍都不盡相同。
我國海商法適用于海上或與海相通的可航水域的貨物及旅客運輸以及船舶碰撞和海難救助等海上事故。但《海商法》第4章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的規定,不適用于我國港口之間的海上貨物運輸。
相關推薦:
更多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