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題:
1、根據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信息技術課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錯)
2、用自己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不能稱之謂發現。(錯)
3、在空間與圖形部分與信息技術的鏈接中,“利用計算機呈現情境或制作包含動畫的課件”的信息技術可以與“能用方格紙估計不規則圖形的面積”的內容標準相結合。(錯)
4、信息技術并沒有改變人們的閱讀行為、閱讀對象、閱讀方式。(錯)考試大編輯
5、信息技術在研究性學習中扮演兩種角色:一是作為學習工具;二是作為學習環境。 (對)
6、信息技術整合于有意義接受學習,只體現在它的演示作用上。(錯)
7、先行組織者包括兩種:一種是陳述性組織者,另一種是比較性組織者。(對)
8、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寫作教學,會妨礙學生的寫作能力。(錯)
9、專題學習網站的網上自我評價系統是指收集與學習專題相關的思考性問題、形成性練習和總結性考查的評測資料,并將其設計成基礎性強、覆蓋面廣、難度適宜的題庫,讓學習者能進行網上自我學習評價。(對)
10、在互聯網中,學上只能進行遠程同步的交流,不能進行異步的互動。(錯)考試大編輯
11、利用信息技術的情景性、真實性,創設與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情境,激活學生的先前經驗,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
12、整合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活動有多種組織形式,應該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模式而定。 (對)
13、在小學高年級段的語文標準與信息技術整合點中,在口語交際部分,學生可以通過在網上與人交流獲得練習機會,了解電子化交際的規則。(對)
14、課程是一個由學生、教師、教學資源等構成的一個生態系統。(對)
15、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涉及網頁制作、編程興趣小組、網絡知識、電腦美術與動畫、校園信息周報、等級考試、信息學奧林匹克等活動課程之中。(錯)
16、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應當同時包括信息技術教學目標與學習目標兩個方面。 (錯)
17、教育民主思想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興起,對教師角色發起了根本挑戰,要求教師角色從邊緣到中心的轉變。(錯)
18、英國的ICT總體戰略通盤考慮基建設施、內容資源以及實踐等ICT教育的關鍵問題 (對)考試大編輯
19、信息技術運用于教育、整合于課程為教師角色的轉變提供了條件,網絡的平等性使學生可以和教師站的一樣高,甚至出現“前喻”文化,教師也能從學生身上獲得成長的資源,師生角色的不斷互換使雙方都不斷成長。(錯)
20、皮亞杰認為經驗論和先驗論都是一種預成論,并將經驗論比喻成照相機理論,先驗論比喻成電影放映機理論。(對)
21、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一個的簡單過程,存在著固定的模式,教師只要掌握這個模式,就能在教學中應用自如。(錯)
22、拋錨式學習是認知注意學習理論的教學應用。(錯)
23、英語口語學習的目的是用英語進行交際,有效的學習方法是堅持實踐性原則,信息技術環境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實踐沒有幫助。(錯)
24、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其主體是信息技術而非課程。(錯)
25、在美國對新教師的學科知識的要求中,內容知識描述了一個學科領域的主要邏輯框架與概念框架。(錯)考試大編輯
26、要建立全國性的教育信息數據中心,需要建設網上備課系統、完善的學科群資源庫,CAI素材庫、教育教學視頻庫。(對)
27、我國的新課程標準雖然提出了信息技術與客車功能整合的要求,也給出了一定的建議和案例,但與發達國家的課程標準相比,在可操作性上還欠缺較多。(對)
28、不能用信息技術與地理整合的方式來模擬變化不斷的地理區域性和綜合性。(錯)
29、學習歷史的目的在于單獨地記憶一些歷史知識。(錯)
30、直接教學是一種典型的認知主義教學模式。(對)考試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