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論述題
1.請結合實際工作談談現今中學教育評價存在的問題及改革策略。
答:教育評價是對教學工作質量所作的測量、分析和評定。教育評價是實現教育目的的一個重要手段,是教育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但是,目前中小學教育評價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教育評價功能的正常發揮,需要教育工作者對其進行改革,以有效發揮其功能。
(1)中小學教育評價存在的問題
①評價的價值取向單一。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忽視了改進與激勵的功能。注重教學能力與學習成績,忽視了教師與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體差異。例如,對一位好老師的評價只限于課上的是否好,所帶學生的成績高不高,至于這位教師的人格品質如何,能否教書“育人”,熱愛學生,循循善誘,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有什么影響等,幾乎不予考慮。x對于學生的評價,也是只看成績,而不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人們關注的只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考試成績的高低、年級排名的前后等,而不是學生內心的感受,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感、價值觀,學生的辛苦與付出,學生的整體發展等。
②評價標準較單一。評價標準機械單一,有一種“一刀切”的現象,即用同一把尺子去量不同的學校,不同的教師與學生,過于強調其共性和一般趨勢,而忽略了學生、教師、學校的個性發展和個體間的差異性。
③評價內容片面,過于注重學業成績,而對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活動中體現和培養起來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心理素質、行為習慣等綜合素質的評價相對忽視。
④評價方法單調,對一切進行量化評價。現行中小學教育評價中有一種將一切都想量化評價的趨勢,可事實是很難做到的。例如,對一所學校進行的評估,從辦學方向、辦學條件、學校管理到辦學水平,有些是可以量化的,有些卻無法量化,如政治思想教育、德語原理、師德師風建設等。對教師和學生的評價也是如此,有的工作難以細化、量化,如對教師的成果評價,發表論文等可以量化,但他對學生學習進展與行為變化帶來的影響,對教育事業的熱愛程度卻是無法量化的。
⑤評價主體單一,基本上沒有形成學生、教師、管理者、教育專家、家長等多主體共同積極參與、交互作用的評價模式,忽視了評價主體多源、多向的價值,尤其忽視自我評價的價值。
2.試述五種教學組織形式。
答:教學組織形式是指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照一定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影響較大的教學組織形式包括個別教學制、班級上課制、道爾頓制、分組教學制和特朗普制,具體內容如下:
(1)個別教學制
古代社會大都采用個別教學制。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布置、檢查和批改作業都是個別進行的,即教師對學生一個一個輪流地教;教師在教某個學生時,其余學生均按教師的要求進行復習或作業。
個別教學制的優點在于教師能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使教學內容、進度適合于每一個學生的接受能力。因而在個別教學中,即使是同時上學啟蒙的學生,他們各自學習進度也會有很大差別。但采用個別教學,一個教師所能教的學生數量是很有限的,教學效率比較低。
(2)班級上課制
班級上課制是一種集體教學形式。它把一定數量的學生按年齡與知識程度編成固定的班級,根據周課表和作息時間表,安排教師有計劃地向全班學生集體上課。同一班的每個學生的學習內容與進度必須一致,但開設的各門課程,特別是在高年級,通常由具有不同專業知識的教師分別擔任。
班級上課制的優點在于它比個別教學的效率高,一個教師同時能教幾十個學生;比較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年齡特點和發揮學生之間的相互影響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但它注重集體化、同步化、標準化,長于向學生集體教學,而拙于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志趣、特長和發展他們的個性。
(3)道爾頓制
道爾頓制是指教師不再上課向學生系統講授教材,而只為學生分別指定自學參考書、布置作業,由學生自學和獨立作業,有疑難時才請教師輔導,學生完成一定階段的學習任務后向教師匯報學習情況和接受考查。
道爾頓制的顯著優點在于重視學生自學和獨立作業,在良好的條件下,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創造才能。但因為大多數學生尚不具備獨立學習與作業的能力,如果沒有教師的系統講解,他們往往在摸索中白白浪費時間而無多大收獲,學不到系統知識。而且道爾頓制要求有較好的教學設施與條件,這是一般學校都不具備的。
(4)分組教學制
分組教學就是按學生的能力或學習成績把他們分為水平不同的組進行教學,先有能力分組和作業分組兩種類型,后又發展了內部分組和外部分組兩種形式。
分組教學的最顯著的優點是它比班級上課更切合學生個人的水平和特點,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養。但是,它仍存在一些較嚴重的問題:①很難科學地鑒別學生的能力和水平;②在對待分組教學上,學生、家長和教師的意愿常常與學校的要求相矛盾;③分組后造成的副作用很大,往往使快班學生容易產生驕傲,使普通班、慢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降低。
(5)特朗普制
特朗普制是試圖把大班、小班和個人三種教學形式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它實行大班上課、小班研究和個別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其教學時間分配為:大班上課占40%,小班研究占20%,個別教學占40%。
這種教學組織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不同教學組織形式之間的融合,取長補短,既照顧到了個體差異,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又提高了教學效率,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但它在三種教學形式之間結合的比例和結合的方式方面仍有待于進一步改進。
3.試評析班級授課制。
答:班級授課制是一種集體教學的形式,把一定數量的學生按年齡和知識程度變成固定的班級,根據周課表和作息時間表,安排教師有計劃地向全班學生集體上課。其優點及局限性分別如下:
(1)班級教學的優點
①它能夠大規模地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教學。一位教師能同時教許多學生,而且使全體學生共同前進,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
②它能夠保證學習活動循序漸進,并使學生獲得系統的科學知識,扎扎實實,有條不紊。
③它能夠保證教師發揮主導作用,首先是教師系統講授,而且在這個基礎上直接指導學生學習的全過程。
④固定的班級人數和統一的時間單位,有利于學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學的內容和進度并加強教學管理,從而贏得教學的高速度。
⑤在班集體中學習,學生可與教師、同學之間進行多向交流,互相影響,互相啟發和互相促進,從而增加信息來源或教育影響源。
⑥它在實現教學任務上比較全面,從而有利于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它不僅能較全面地保證學生獲得系統的知識、技能和技巧,同時,班集體內的群體活動和交往有利于形成學生互助友愛、公平競爭的態度和集體主義精神,并有利于形成學生其他一些健康的個性品質。
(2)班級授課制的局限性
①學生的主體地位或獨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學活動多由教師直接做主。
②實踐性不強,學生動手機會少。
③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接受現成的知識成果,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
④教學面向全班學生,強調的是統一和齊步走,難以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不利于因材施教。
⑤教學內容、時間和進程都程序化、固定化,難以在教學活動中容納更多的教學內容和方法。
⑥由于以“課”為活動單元,而“課”又有時間限制,因而往往將某些完整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人為地分割,以適應“課”的要求。
⑦缺乏真正的集體性。在班級教學中,每個學生獨自完成學習任務,教師雖然向許多學生同樣施教,而每個學生各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掌握。每個學生分別地對教師負責,學生與學生之間并無分工合作,彼此不承擔任何責任,無必然的依存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