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心理學專項練習題及答案(7)
簡答題
1.聯系實際談談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態度和品德。
2.什么是問題解決?它一般包括哪些要素?
3.智力與創造性思維能力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4.簡述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
5.簡述奧蘇伯爾關于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理論。
6.場獨立性與場依存性各自的優勢是什么?
7.人們遇到挫折后,會引起什么反應?
8.簡述遺忘的原因。
9.說明成就動機的含義和結構。
10.舉例說明問題解決策略中的手段---目的分析法。
參考答案:
1.要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態度和品德,教師可以綜合應用一些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說服、榜樣示范、群體約定、價值辨析、獎勵與懲罰等。例如說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有效地利用正反論據,對于年齡小,沒有懷疑觀點的學生或在解決當務之急的問題時,宜只呈正面觀點,不宜提出反面觀點。相反則應提供正反兩方面的論據。(2)以情動人。說服開始時,富于情感色彩的說服內容容易引起興趣,然后再用充分的材料進行說理論證,比較容易產生穩定的、長期的說服效果。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情感因素作用更大些。(3)考慮學生原有的態度。以學生原有的態度為基礎,逐步提高要求。若原有的態度與教師所希望達到的態度之間的差距較大,教師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提出過高的不切實際的要求,否則將難以改變態度,而且還容易產生對立情緒。
2.問題解決是指個人應用一系列的認知操作,從問題的起始狀態到達目標狀態的過 程。它具有目的性.認知性.序列性三個特點。
3.智力與創造性思維之間的關系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二者既有獨立性,又在某種條件下具有相關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創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創造性,也可能有低創造性(3)低創造性民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創造性者必須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所以,高智商雖非高創造性的充分條件,但可以說是高創造性的必要條件。
4.皮亞杰將從嬰兒到青春期的認識發展分為感知運動階段(0-2歲),這一階段兒童的認知發展主要是感覺和動作的分化;前運算階段(2-7歲),這一段的兒童認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認知活動具有相對具體性,還不能進行抽象的運算思維,思維不具有可逆性;具體運算階段(7-11歲),這一階段的兒童具有抽象概念,思維可以逆轉,因而能夠進行邏輯推理;形式運算階段(11-15歲),這一階段的兒童思維已超越了對具體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賴,使形式從內容中解脫出來,進入形式運算階段。
5.奧蘇伯爾認為,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主要由三個方面的內驅力組成:認知內驅力是一種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識,系統地闡述并解決問題的需要;自我提高的內驅力指個體由自己的學業成就而獲得相應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附屬內驅力是指個體為了獲得長者的贊許和同伴的接納而表現出來的把工作,學習搞好的一種需要。
6.場獨立性對客觀事物作判斷時,傾向于利用自己內部的參照,不易受外來因素影響和干擾;在認知方面獨立于周圍的背景,傾向于在更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獨立對事物作出判斷。場依存性者對物體的知覺傾向于把外部參照作為信息加工的的依據,難以擺脫環境因素的影響。他們的態度和自我知覺更易受周圍的人,特別是權威人士的影響和干擾,善于察言觀色,注意并記憶言語信息中的社會內容。
7.人們受到挫折后會引起以下各種可能的反應:
(1)攻擊行為;(2)冷漠;(3)幻想:(4)心理防御機制。
8.遺忘的原因一般有兩種解釋:消退和干擾。消退理論認為,遺忘是記憶痕跡得不到強化而逐漸減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結果。干擾理論認為,長時記憶中信息的遺忘主要是因為在學習和回憶時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擾。一旦干擾被解除,記憶就可以恢復。干擾又可分前攝干擾與倒攝干擾兩種。前攝干擾指已學過的舊信息對學習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倒攝干擾指學習新信息對已有舊信息回憶的抑制作用。一系列研究表明,在長時記憶里,信息的遺忘盡管有自然消退的因素,但主要是由信息間的相互干擾造成的。一般說來,先后學習的兩種材料越相近,干擾作用越大。對于不同內容的學習如何進行合理安排,以減少彼此干擾,在鞏固學習效果方面是值得考慮的。
9.成就動機是指人們力求獲得成功的內在動力。一個人對自己認為重要的.有價值的事情,會努力去克服困難,盡力達成目標的一種內部推動力量。
個體的成就動機中含有兩種成分:追求成功的傾向和回避失敗的傾向。一般認為,成就動機較高的人喜歡選擇富于挑戰性的任務,其追求成功的傾向大于回避失敗的傾向,成就動機水平較低的人則因害怕失敗而回避困難的任務。 10.舉例來說:我們在大學的校園里,目標是要到火車站去。我們先想到學校與火車站之間有什么差異,這個差異主要是距離上的差異,大約是10公里。然后我們思考用什么操作手段去縮短這一空間距離。我們可以乘公共汽車去或者出租汽車去,也可以騎自行車去。如果行李較多時間又緊迫,我們就決定乘出租車,但是下一步還要考慮如何能乘上出租車。這里又產生了一個“距離”,要縮短這個“距離”,首先要確定是打電話叫出租車到宿舍,還是走到校門口去乘出租車。
手段—目的分析法的一個核心是將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分解為幾個較簡單的子問題。其要點是:(1)比較初始狀態和目標狀態,提出第一個子問題:如何縮小兩者差距?(2)找出縮小差距的辦法及操作。(3)如果提出的辦法實施條件不夠成熟,則提出第二個子問題:如何創造條件?(4)提出創造條件的辦法及操作。(5)如果(4)中提出的辦法實施條件也不成熟,則提出第三個子問題,如何創造條件?……如此螺旋式地循環前進,直至問題解決。
2011年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心理學專項練習題及答案(8)
1.試述處理壓力的方法。
2.結合實例談談學習中的組織策略。
3.結合實際分析如何培養創造能力。
4.常用的學習策略有哪些?結合實際談一談如何運用學習策略進行有效學習?
5.在人格發展與調節中,如何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6.如何訓練兒童的創造性思維?
7.根據遺忘發生的規律,談談怎樣復習才能有效避免遺忘。
8.試析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主要內容,代表人物及其觀點。
9.教育心理學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能發揮什么作用?
10.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觀點及其特征?
參考答案:
1.認識壓力的作用及其可能導致的后果,對可能出現的過度壓力有心理準備,并主動學習處理壓力的方法,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壓力。常用的方法如下:
(1)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
(2)勞逸結合,積極休息,培養業余興趣愛好。
(3)加強體育鍛煉,生活有規律,睡眠充足。
(4)建立和擴展良好社會支持系統,擁有朋友。
(5)積極面對人生,自信豁達,知足常樂,笑口常開。
(6)改變不合理觀念,通過有意地改變自己的內部語言來改變不適應狀況。
2.組織策略即根據知識經驗之間的內在關系,對學習材料進行系統.有序的分類.整理和概括,使之結構合理化。應用組織策略可以對學習材料進行深入的加工,進而促進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與記憶。該策略側重于對學習材料的內在聯系的建構,更適用于那些需要深入理解與思考才能把握內在深層意義的學習材料。幾種常用的組織策略有群集.摘錄.畫線.列提綱等。
群集(grouping)即我們平時所講的歸類,它是組織策略的一種常見形式。通過對零散、個別的項目、單元進行分類與排列,可以加強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有助于形成簡明有序的結構,使學習者易于理解與記憶。
摘錄、畫線、寫標題、列提綱、做筆記等學習策略的基本原理是概括、抽取學習內容的要義,建構所學內容的組織與結構。對學習材料中的重點部分進行摘錄和畫線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于重點內容上,并促進理解和記憶。還可以用自已的語言以寫小標題的形式概括重點,許多研究發現,用自己的話去概括課文中的重點,比單純地接受現成的概括語更能促進理解與記憶。此外,將所學內容列個提綱,邏輯清晰便于記憶,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策略。提綱可以將整個內容的核心思想及其有關細節以簡明、扼要的形式表現出來,取得綱舉目張的效果。
3.21世紀是以知識創新和應用為重要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已成為能否在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權的關鍵因素。而“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因此,為迎接新技術革命的挑戰,使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發展壯大,就必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開發學生的創造能力,盡快培養出新形勢下迫切需要的大批創造性人才。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如何開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呢?下面是如何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一些想法:
(1)破除創新神秘論;
(2)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3)努力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4)全方位地訓練學生的擴散思維。
當然,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開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僅僅做到以上幾點,也很難奏效。但只要我們全體教師立足創新教育,更新觀念,打破傳統的思維定式,改進教法,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能走出一條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新路來。
4.學習策略可以分為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
認知策略又分為復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
元認知策略可分為計劃策略、監督策略和調節策略。
要運用學習策略進行學習必須從以下方面做起:
(1) 掌握各種有效的知識類型;
(2) 培養學習的愿望與動機;
(3)有相關學習的元認知。
5.(1)首先做到人格獨立;
(2)在做任何事情都有潛意識的積極動力;
(3)制定積極向上的目標和計劃;
6.對兒童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提高兒童的創造性水平主要可以通過下面的途徑:
(1)建立目標與意向;
(2)訓練基本的技巧;
(3)鼓勵個體取得某領域的具體知識;
(4)刺激和鼓勵好奇心;
(5)建立動機,特別是內部動機;
(6)建立自信,鼓勵冒險精神;
(7)強調掌握和自我競爭;
(8)培養有關創造力和創造性思維的信念;
(9)提供選擇和發現的機會;
(10)促進自我管理技巧;
(11)傳授創造性思維的策略與技術;
(12)運用例子。
7.其一,及時復習。新學習的材料一定要注意及時地復習,至少要在當天加以學習。以減緩遺忘的進程。
其二,分散復習。分散復習是相對應集中復習而言的。相對于大多數學習而言,分散復習的效果優于集中復習,因為分散復習可以降低疲勞感,可以減少前攝抑制倒攝抑制的影響。
其三,反復閱讀結合嘗試背誦。研究表明,反復閱讀結合嘗試背誦的效果優于單純的重復閱讀。單純重復閱讀的記憶效果之所以不如反復閱讀結合嘗試背誦,主要在于前者不利于及時發現學習葉,的薄弱點,閑而在重復學習時有一定的盲目性;而后者則可以及時發現學習中的薄弱點,從而在重復學習時,便于集中注意,有針對性地加強薄弱點的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如英語.語文)中應注意教育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邊閱讀邊背誦,將閱瀆與背誦交替進行。
8.(1)主要內容
①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知識觀和學生觀
②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認為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而是學生建構自已的知識的過程。
(2)代表人物及其觀點:
①苛勒的完形-頓悟說
②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論
③奧蘇伯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
9.教育心理學不僅能夠給新課改提供理論上的指導,而且能夠給解決新課改中遇到的問題提供研究方法上的指導。
(1)科學理論上的指導作用
①為教育現象提供不同于傳統常識的新觀點
②為課堂教學提供理論性指導
③幫助教師分析、預測并干預學生的行為
(2)研究方法上的指導作用
①幫助教師應用研究的方法來了解問題
②幫助教師結合實際教學進行創造性的.持續的研究
10.(1)主要觀點以下幾個方面:
①學習是有意義的心理過程
②學習是學習者內在潛能的發揮
③學習應該是對學習者有用的.有價值的經驗的學習
④最有用的學習是學會如何進行學習
(2)特征:
①人本主義心理學研究的主題是人的本性及其與社會生活的關系。
②人本主義心理學從哲學思想上來看,主要思想傾向是唯心主義的觀點。
相關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