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動機是激勵和維持人的行動,并將使行動導向某一目標,以滿足個體某種需要的內部動因。
32.接受學習不可能是有意義學習。
33.懲罰能使行為發生永久性改變。
34.在概念理解的過程中,變式是從方法方面促進概念理解,比較則是從材料方面促進概念理解。35.建構主義者認為,知識是問題的最終答案。
36.集中復習就是集中一段時間一下子重復學習許多次,分散復習就是每隔一段時間重復學習一次或幾次。對于大多數學習而言,集中復習的效果優予分散復習。
37.不同學習者的練習曲線只存在差異,沒有共同點。
38.奧蘇伯爾認為,一切新的有意義學習都是在原有學習基礎上產生的,不受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影響的有意義學習是不存在的。因此,一切有意義的學習必然包括遷移。
39.習慣是自然習得的,它既可能符合法則,也可能不符合法則;而技能是通過系統的學習與教學而形成的,是在主客體相互作用的基礎上,通過動作經驗的不斷內化而形成的。
40.健康就是沒有疾病。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41.簡述培養心智技能的有效措施。
42.簡述智力的個體差異。
43.簡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學生觀。
44.簡述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關系。
45.如何利用遷移促進學生的學習?
五、論述題(10分)
46.在上課時,有些平時不受老師重視的學生有的愛講話,有的愛做小動作,特別是坐在窗邊的學生則愛把窗簾拉開又合上,合上又拉開。老師發脾氣,他反倒做鬼臉引起學生們的哈哈大笑。
問題:試運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進行分析,這些學生是為了滿足哪個層次的需要?如果你是教師,如何處理為好?
國考在即,抓住最后一次:2014教師資格輔導,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一次過關!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