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環境
B.遺傳素質
C.教育
D.個體的主觀能動性
2.組織多數或全體學生參加的一種帶有普及性質的活動是( )。
A.體育活動
B.課余活動
C.文娛活動
D.群眾性課外活動
3.衡量和評價小學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據和標準是( )。
A.培養目標
B.考試
C.小學教育目的
D.教學內容
4.小學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 )規律。
A.政治經濟文化
B.遺傳
C.兒童身心發展
D.教育
5.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 )能力為標志。
A.創造
B.預見
C.選擇
D.生殖
6.機體某一種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后,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揮得到部分補償,這體現了身心發展具有( )。
A.順序性
B.互補性
C.差異性
D.階段性
7.學生是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和兒童,是未進入成人社會的( )。
A.自然人
B.社會人
C.邊際人
D.特殊人
8.少年兒童是社會公民,享有法律規定的各項( )。
A.社會義務
B.社會責任
C.社會權利
D.社會使命
9.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態度與能力的課程是( )。
A.基礎型課程
B.拓展型課程
C.研究型課程
D.國家課程
10.將課程分為國家、地方、學校課程的劃分標準是( )。
A.課程的制定者
B.課程的任務
C.課程的組織方式
D.課程的功能
11.通過向學生提出未思考過的問題,一步一步引導他們去深入思考和獲取新知識的方法是( )。
A.啟發談話
B.總結談話
C.復習談話
D.評價談話
12.班集體生活與成員意愿的集中反映是( )。
A.共同的目標
B.班風
C.群體意識
D.班集體輿論
13.根據學生已學教材向其提出一系列問題,通過師生問答形式幫助學生復習,深化已學知識的方法是( )。
A.啟發談話
B.總結談話
C.復習談話
D.評價談話
14.學生認識的主要任務是學習( )。
A.直接經驗
B.間接經驗
C.理論知識
D.實踐知識
15.“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體現了德育的( )原則。
A.疏導
B.導向性
C.因材施教
D.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相結合
16.除行為之外衡量學生品德發展程度的另一個重要指標是( )。
A.自我意識
B.自我激勵
C.自我教育能力
D.自我認識能力
17.學生學習間接經驗的基礎是( )。
A.直接經驗
B.理論知識
C.科學知識
D.實踐知識
18.“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反映了我國法律所規定的少年兒童合法權利中的( )。
A.受教育的權利
B.受尊重的權利
C.安全的權利
D.生存的權利
19.教育發揮主導作用的基礎和前提是( )。
A.人的主觀能動性
B.家庭環境
C.教育的自身狀況
D.社會發展狀況
20.學校教育的總體中各個部分的比例關系和組合方式,被稱為( )。
A.學校教育環境
B.學校教育條件
C.學校教育機構
D.學校教育結構
考前都關注什么?
江西省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 江西教師資格證考試,題目做會100%通關
教師資格證VIP班: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8年培訓經驗,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點擊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