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項選擇題
1.BCD[解析]布魯納的教學觀認為知識結構可用動作、圖像、符號表象形式呈現。
2.BCD[解析]建構主義是在行為主義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行為主義基本主張有客觀主義、環境主義和強化。
3.BCE[解析]略。
4.AB[解析]奧蘇伯爾根據學習進行的方式將之分為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又根據學習材料與學習者原有知識結構的關系把學習分為機械學習與意義學習。
5.ABCDE[解析]略。
三、填空題
1.應答性;操作性 2.動作技能 3.認知主義 4.評價 5.心理 6.準備律 7.消退 8.正強化;負強化 9.知識;技能 10.有意義的接受 11.結構 12.有意義接受
四、名詞解釋
1.學習:廣義的學習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借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狹義的學習專指學生的學習,它是人類學習中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地進行的,是在較短時間內接受前人所積累的文化科學知識,并以此來充實自己的過程。
2.刺激分化:指的是通過選擇性強化和消退使有機體學會對條件刺激和與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應。
3.消退:有機體做出以前曾被強化過的反應,如果在這一反應之后不再有強化物相伴,那么,此類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便降低。
4.知識:是客觀事物的特征和聯系在人腦中的主要映象。它是來自反映對象本身的認知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