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A
【解析】維果斯基認為,兒童有兩種發展水平:一是兒童的現有水平;二是即將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即最近發展區。
2.A
【解析】由美國心理學家維納的成就動機的歸因模式可知。
3.C
【解析】交往動機是指個體愿意歸屬于某一團體,喜歡與人交往,希望得到別人的關心、友誼、支持、合作與贊賞。
4.B
【解析】啟發式教學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相比,具有極大的優越性。而要想實施啟發式教學,關鍵在于創設問題情境。
5.B
【解析】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的遷移屬于正遷移。
6.C
【解析】賈德在“水下擊靶”實驗的基礎上提出經驗類化說。
7.D
【解析】根據現代心理學的觀點,知識就是個體通過與環境相互作用后獲得的信息及其組織。
8.D
【解析】由復述策略的定義可知。
9.B
【解析】好奇是創造活動的原動力。
10.A
【解析】道德認識是個體品德的核心。
二、多項選擇題
1.ACE
【解析】奧蘇伯爾認為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有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的內驅力和附屬的內驅力三種。
2.ABCDE
【解析】“四邊形”包含了“平行四邊形”,而“平行四邊形”是“四邊形”的特殊形式,所以既是垂直遷移,也是一般遷移,同時,學習“四邊形”在先,所以還是順向遷移。
3.ABCD
【解析】E項為命題學習的內容。
4.ABE
【解析】C項是具體運算階段的特征,D項是形式運算階段的特征。
5.ABCDE
【解析】這些都是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而且布盧姆認為它們是一個由低到高的階梯關系。
6.BCD
【解析】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情境是課堂的三大要素。
7.ACD
【解析】正式群體是由教育行政部門明文規定的群體,其成員有固定的編制,職責權利明確,組織地位確定。
8.ABD
【解析】在通常情況下,課堂氣氛可以分成積極的、消極的和對抗的三種類型。
9.ABCDE
【解析】教學評價是一種系統化的持續的過程,以上選項均為教學評價的步驟。
10.AD
【解析】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是依據實施教學評價的時機而劃分的。常模參照評價和標準參照評價則是依據教學評價資料的處理方式。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