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填空題(請將正確答案填在橫線上,共12分)。
26、50年代后期,美國發展心理學家__________才開始對這一理論進行了一系列的再證實工作。他系統地擴展了皮亞杰的理論和方法,逐步發展成為一種結構上更精密、邏輯上更連貫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27、提出“同化”和“順應”的是__________。
28、人格差異有多種表現,其中最核心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差異。
29、將教育改革行動與研究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
30、不同的心理學家對人格的發展有不同的看法,埃里克森的理論認為,兒童人格的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必須經歷__________個順序不變的階段,其中前__________個階段屬于兒童成長和接受教育的時期。
31、在缺乏經驗傳授的條件下個體自己去獨力發現、創造經驗的過程,屬于__________學習。
32、發現教學又稱__________教學,指學生通過自身的學習活動而發展有關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種教學策略。
33、道德認識是對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的認識。
34、依從階段的行為具有__________,隨情境的變化而變化。
35、1906~1916年間,俄國召開了__________次教育心理學代表大會(1910年以后,改稱實驗教育學)。
36、斯金納是__________著名的__________心理學家,他認為,人和動物的行為有兩類:__________行為和__________行為。
37、情感易于沖動的孩子,往往選擇__________滿足;善于控制沖動的孩子往往選擇__________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