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1、( )兒童的情緒具有易感性,行為具有模仿性,因而是實施道德教育的最佳啟蒙期。
A.0歲~1.5至2歲
B.1.5至2歲~3、4歲
C.4歲~6、7歲
D.7歲~12歲
2、同伴關系的交往,最早可以在( )兒童身上看到。
A.6個月
B.8個月
C.12個月
D.15個月
3、視覺發展的敏感期為( )。
A.0~4周
B.4~8周
C.0~3個月
D.0~6個月
4、小學兒童的思維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轉折時期,在正常情況下,一般在( )。
A.6~7歲
B.7~8歲
C.8~9歲
D.10~11歲
5、嬰幼兒喜歡成人接觸、撫愛,這種情緒反應的動因是為滿足兒童的( )。
A.生理性需要
B.情緒表達性需要
C.自我調節性需要
D.社會性需要
6、( )是對頭腦中已有的形象進行加工,重新組合成為新形象的過程。
A.想象
B.表象
C.夢想
D.創造性
7、學前時期一般是指( )。
A.0~3歲
B.0~6歲
C.0~16歲
D.0~18歲
8、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論中,“主動對內疚”階段所對應的年齡段是( )。
A.1~3歲
B.3、4~5、6歲
C.6、7~11、12歲
D.11、12~17、18歲
9、幼兒階段開始出現書面言語的發展,其書面言語發展的重點是( )。
A.識字
B.寫字
C.閱讀
D.寫作
10、兒童堅持性發展的關鍵年齡在( )。
A.2~3歲
B.4~5歲
C.5~6歲
D.6~7歲
11、根據幼兒心理發展特點,“前讀寫”階段主要完成的任務是( )。
A.培養讀寫興趣
B.嚴格要求
C.主要指出缺點和不足
D.盡可能多識字
12、心理是人腦對( )。
A.客觀現實像鏡子一樣的反映
B.客觀現實被動的反映
C.客觀現實能動的反映
D.客觀現實原原本本的反映
13、注意是一種( )。
A.獨立的心理過程
B.認知風格
C.心理現象
D.個性特征
14、學前兒童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 )年齡范圍內的兒童心理發展規律。
A.0~3歲
B.0~6歲
C.0~12歲
D.0~18歲
15、根據我國學者對兒童觀察力發展階段的研究,小學中年級兒童大部分屬于認識的( )。
A.個別對象階段
B.空間聯系階段
C.因果聯系階段
D.對象總體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