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簡答題
41.【答案要點】
直觀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要通過學生觀察所學事物,或教師語言的形象描述,引導學生形成所學事物、過程的清晰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知識,從而使他們能夠正確理解書本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
貫徹直觀性原則的基本要求是:
(1)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
(2)直觀要與講解相結合;
(3)重視語言運用直觀。
42.【答案要點】
教師的領導方式有三種類型:
(1)民主型:在這種領導方式下,師生關系民主、平等、融洽。
(2)專制型:在這種領導方式下,學生表面服從教師,內心卻反對教師,師生關系對立。
(3)放任型:在這種領導方式下,教師對學生放任自流,學生也不接受教師的領導。
43.【答案要點】
教學策略的基本特征是:(1)綜合性;(2)可操作性;(3)靈活性。
44.【答案要點】
制定考試評分標準一般要注意:學生掌握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運用知識的能力,包括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在口頭、書面回答和實際操作中所犯錯誤的數量與性質等。
45.【答案要點】
學生評價的功能是:(1)導向功能;(2)反饋功能;(3)鑒定功能;(4)激勵功能。
五、論述題
46.【答案要點】
此案例主要運用了以下幾種教學原則:
(1)直觀性原則。就是指在教學中要通過學生觀察所學事物,或教師語言的形象描述,引導學生形成所學事物、過程的清晰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知識,從而使他們能夠正確理解書本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舉的例子都具體直觀,老師的演示實驗也直觀,所以運用了直觀性原則。
(2)啟發性原則。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的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問“誰能說出力的表現”,就運用了啟發性原則。
(3)循序漸進原則。是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舉例、歸納,由感性到理性,由淺到深,運用了循序漸進原則。
(4)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會用、學以致用。“人提水”,“起重機吊鋼管”,“磁鐵吸鐵釘”都見于實際生活,所以說運用了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此案例運用的教學方法是:
(1)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老師講授了力這一概念。
(2)談話法。談話法也叫問答法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并通過問答的形式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本案老師向學生提出“誰能說出力的表現要求學生回答,所以用了談話法。
(3)討論法。討論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辨明是非真偽,以獲取知識的方法。“我和同學們一起討論”,所以運用了討論法。
(4)演示法。教師通過展示實物、直觀教具、進行示范性實驗或采取現代化視聽手段等,指導學生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我”還“輔以適當的演示實驗”,所以說用了演示法。
最新試題:
在線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