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判斷題(判斷下列各題的正誤,并在題后括號內打“√’’或‘‘×”。每小題1分,共10分)
1.教育為政治制度和生產力所決定,沒有自己的獨立性。 ( )
2.文化與教育之間的關系是文化決定教育。 ( )
3.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是具有能動性的教育對象。 ( )
4.“師道尊嚴”是師生關系在今天的新課程改革中受到了責難,新課改認為師生之間的關系是一種交往對話的平等關系。 ( )
5.學校課程就是在學校中開設的所有課程。 ( )
6.掌握知識是智力發展的基礎,因此,掌握的知識越多,智力發展水平就越高,能力就越強。 ( )
7.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就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 )
8.教學方法就是教師講課的方法,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而采取的方法。 ( )
9.一節課既有檢查復習,又有新知識的講授和鞏固關系,這節課就屬于綜合課。( )
10.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長期性和反復性,所以,對學生的品德教育不能操之過急。 ( )
五、名詞解釋(每小題2分,共10分)
1.教育目的
2.學校教育制度
3.研究性學習
4.講授法
5.美育
六、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簡述現代學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趨勢。
2.簡述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3.簡述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的必然聯系。
4.20世紀以后教育的新特點是什么?
七、論述題(共10分)
論述“德育過程是教師教導下學生能動的道德活動過程”,并聯系實例來說明其中的一個觀點。
八、案例分析題(共10分)
某老師在《贈汪倫》的教學中,老師組織了一場“表演”。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上《贈汪倫》一課,大家有沒有興趣表演李白和汪倫離
別時的情況呢?”同學們紛紛舉手,并有兩位同學上來表演,他們模仿4-m.的模樣,用手撈胡子,邊念《贈汪倫》的詩。這種新奇的表演讓老師和同學們都津津樂道地看著。后來又有一組的同學上臺表演,他們想起了唱古時候離別時候的歌,可是又都不太想的起來,這時老師提醒道,我們可以唱自己知道的歌。歌曲便在教室上空飛揚。
請結合案例,分析教師應如何上好一堂課?
同類試題推薦:【5套】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學》深度押題試卷及答案
測試下,看看自己能拿多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