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析】教育有自己的學科獨立性。
2.×【解析】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教育與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約。
3.√【解析】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是具有能動性的教育對象。
4.√【解析】題干正確。
5.× 【解析】課程是指學生在校期間所學內容的總和及其內容安排。它不僅包括課內教學還包括課外活動、家庭作業和社會實踐活動。
6.×【解析】知識的掌握不能完全決定智力發展水平。
7.√【解析】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就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8.×【解析】教學方法是師生為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而采取的共同活動方式。
9.√【解析】這是綜合課的方法。
10.√【解析】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長期性和反復性,操之過急的思想品德教育會適得其反。
五、名詞解釋
1.教育目的:指社會對教育所要造就的社會個體的質量規格的總的設想或規定。
2.學校教育制度:學制是學校教育制度的簡稱,是指一個國家各級各類的學校系統具體規定的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及彼此之間的關系。學制的建立為實施正規的學校教育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3.研究性學習:指學生基于自身興趣,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4.講授法:是教師通過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通過循序漸進的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規律、定律,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并促進學生的智力與品德發展。
5.美育:美育是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發展他們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他們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養的教育。
同類試題推薦:【5套】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學》深度押題試卷及答案
測試下,看看自己能拿多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