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簡答題
36.教育與政治經濟制度的相互促進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1)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領導權;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受教育的權利;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目的;教育相對獨立于政治經濟制度。
(2)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的影響。教育為政治經濟制度培養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種影響政治經濟的輿論力量;教育可以促進民主。總之,政治經濟制度直接制約著教育的性質和發展方向,教育又對一定的政治經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這種影響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作為促進社會進步的力量,變得越來越重要。
37.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因素很多,教育對人的身心發展起著主導作用。教育不僅能夠制約人的遺傳素質對其身心發展的影響,而且可以能動地調整和選擇環境對人的身心發展的作用,更為重要的是教育還能對人的身心發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施加系統的影響。但教育并不是萬能的,所以,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特點,充分發揮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主導作用。第一,教育能夠制約人的遺傳素質對其身心發展的影響。第二,教育能夠調節和選擇環境對人的身心發展的影響。第三,教育能夠系統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
38.(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熱愛祖國、熱愛家鄉,關心家鄉建設,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懂得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主要內容,了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常識。初步具有惜時守信、重視質量、講求效益、優質服務等與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相適應的思想觀念。有基本的民主與法制的觀念,知法、守法。立志為實現四化,振興中華而學習,正確對待升學和就業,初步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相信科學,反對封建迷信和陳陋習俗。
(2)道德行為方面的基本要求:尊重、關心他人,愛護、幫助他人。熱愛班級和學校集體,愛護集體榮譽。積極參加勞動,初步養成勞動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養成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的良好品質。
(3)個性心理素質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養成誠實正直、積極向上、自尊自強的品質,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能力。
39.活動課程論是以學生活動為中心的課程理論。主張課程應是一系列的兒童自己組織的活動,通過活動學習和獲得經驗,培養興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主要特點是:(1)重視兒童的興趣和需要。(2)重視教材的心理組織。(3)認為“教育即生活”。
40.(1)確保教學的科學性。(2)發掘教材內在的思想性,結合知識教學進行思想品德教育。(3)要通過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進行思想品德教育。(4)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業務能力。
41.(1)按教材的系統性進行教學;(2)注意主要矛盾,解決好重點與難點的教學;(3)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
五、論述題
42.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它們的聯系表現在:一方面,掌握知識是發展智力的基礎。另一方面,掌握知識是發展智力的必要條件,掌握知識要有一定的智力發展水平,智力發展水平制約著掌握知識的速度和質量。它們的區別表現在:一方面,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沒有正比關系。學生智力發展與知識掌握的狀況,并不是絕對一致的,學生的知識多少,并不標志著智力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的規律不同。知識是隨著年齡增長不斷積累,人對知識的掌握是無止境的,而智力發展對每個人來說,都有一定的限度。
43.(1)個別教育工作包括各種類型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2)對優等生的教育主要是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教育能力,處理好各方面發展的關系。(3)轉變后進生的工作主要包括四方面:分析落后方面及其原因,根據其特點進行耐心引導,多方配合,因勢利導。(4)對其他類型的學生教育主要是有針對性地調動積極因素,消除不良因素,促進全面發展。(5)要貫徹德育原則。
相關試題:
歷年真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