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析】教給學生知識是重要的,但教會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更重要。
2.×【解析】題干所指是雅典的教育。
3.×【解析】20世紀以后,義務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
4.×【解析】杜威強調的是兒童在教育中的地位,所以他的教育理論也被稱為兒童中心淪。
5.×【解析】西方古代教育以古希臘的斯巴達和雅典最為典型。
6.×【解析】《論語》是孔子的言論匯集,其中包括孔子的教育思想。
7.×【解析】這是蘇格拉底的教學風格,蘇格拉底以善辯著稱。
8.×【解析】題干表達的是人文主義教育家的主張。
9.×【解析】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的發表標志著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形成。
10.×【解析】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的發表標志著教育學作為一門規范學科發展起來了。
11.√【解析】教學原則是教學實踐經驗的總結。
12.√【解析】“以僧為師”、“以(書)吏為師”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13.×【解析】雖然不同社會的政治經濟制度不同,但德育的原理、原則、內容和方法總有一些相同的因素,因此,德育具有繼承性。
14.×【解析】馬卡連柯提出的班級管理理論是平行管理。
15.×【解析】學生的認識與成人的認識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
16.×【解析】教育學是人們對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的認識和研究達到一定程度,形成系統觀點后才形成的,它產生得很晚,直到17世紀才形成。
17.√【解析】政治經濟制度不同,對教育所要培養的人的規格要求也不同,因此政治經濟制度是直接決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18.×【解析】教育對人的發展的影響作用,必須在社會為其提供的一定條件下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19.×【解析】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20.×【解析】教學不僅要有教師的信息傳送,也需要有學生積極的、富有創造性的參與,需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四、情景題
(一)
1.A【解析】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
2.D【解析】在當今基礎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作為一名教師應當更新觀念,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發現每個學生的長處,因材施教。
3.C【解析】“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案例中第二個教師違反教學的可接受性原則,沒有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學方法不符合學生發展需要。
4.D【解析】略。
(二)
1.C【解析】題干所指符合講授法的內涵。
2.ABC【解析】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講授法應注意講授內容的系統性,注意運用啟發原則,講究語言藝術。
3.ABCD【解析】教學方法的選擇應依據學生的特點、課程的性質、教學的目的和教師自身的水平而定。
4.A【解析】案例中教師教學方法單一,未能體現教師勞動的創造性。
試題推薦:
考試,沒一點把握怎么辦?跟著老師,用3天時間,輕松把握考試重點,一次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