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題
1.和諧發展
2.進步主義(或現代)
3.“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4.遺傳素質的成熟程度
5.生產力發展水平
6.物質資本
7.學校環境文化
8.教育的性質
9.提高民族素質
10.義務教育
1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12.上課
13.《中學德育大綱》
14.鑒定
15.構思與設計
三、判斷說明題
1.答:錯誤。全民教育是指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力,且必須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2.答:錯誤。
電腦和網絡以及其他多媒體設備等教育手段的介入,使教育手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同時也使原有的師生現場學習和教育的方式發生了變化:學習和教育既可以是師生互動,現場面授;也可以是生機、生生和師生以信息技術為中介進行的互動交流、互相學習。原有意義上的有固定場地、固定班級、固定活動的學校教育形式,將成為學生進行社會交往的處所,而知識的學習將讓位給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的信息技術。
3.答:錯誤。
遺傳因素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前提,并為人的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4.答:正確。
師生關系在社會道德上是相互促進的關系,因為:
(1)師生關系從本質上講是一種“人一人”關系。師生關系是師生間思想交流、情感溝通、人格感化的社會互助關系;
(2)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體現在知識和智力上,而且體現在思想和人格上。
5.答:錯誤。
德育只有遵循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與發展規律,才能有效地促進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與發展;而青少年的品德形成與發展也離不開德育因素的影響。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