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的學習與動物學習的本質區別有哪些。
【答題要點】(1)人的學習除了要獲得個體的行為經驗外,還要掌握人類世世代代積累起來的社會歷史經驗和科學文化知識。
(2)人的學習是在改造客觀世界的生活中,在與其他人的交往過程中,通過語言的中介作用而進行的。
(3)人的學習是一種有目的、自覺的、積極主動的過程。
2.簡述學習的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的關系。
【答題要點】根據學習動機的動力來源,可以將學習動機分為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內部動機是指由個體內在的需要引起的動機。外部動機是指個體由外部誘因所引起的動機。
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的劃分不是絕對的。外在學習動機的實質仍然是一種學習的內部動力,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強調內部學習動機,但也不忽視外部學習動機的作用。教師應一方面逐漸使外部動機轉化成為內部動機,另一方面又應利用外部動機使學生已經形成的內部動機處于持續的激起狀態。
五、論述題
論述態度的實質與結構。
【答題要點】態度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影響個人的行為選擇的內部準備狀態或反應的傾向性。對于該定義,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理解:
(1)態度是一種內部準備狀態,而不是實際反應本身;
(2)態度不同于能力,雖然二者都是內部傾向,能力決定個體能否順利完成某些任務,而態度則決定個體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務,即決定行為的選擇;
(3)態度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無論是對人還是對事,各種態度都是通過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改變的。
態度結構有三個成分:
(1)態度的認知成分。指個體對態度對象所具有的帶有評價意義的觀念和信念。
(2)態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隨態度的認知成分而產生的情緒或情感體驗,是態度的核心成分。
(3)態度的行為成分。指準備對某對象做出某種反應的意向或意圖。
專題推薦:49天攻克中學教師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