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們對于某種行為要求的依據或必要性缺乏認識與體驗,不知不覺受到群體的壓力而產生的跟隨他人行動的現象稱為( )
A.模仿
B.從眾
C.服從
D.感染
12.教師在講課時要求有必要的走動和手勢,以增強學生感知的效果。所依據的感知規律是( )
A.強度律
B.差異律
C.活動律
D.組合律
13.下列關于學習策略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凡是有助于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的程序、規則、方法、技巧及調控方式均屬于學習策略
B.學習策略等于具體的學習方法,是學習方法的集合體
C.學習策略不能與具體的學習方法截然分開,要借助具體的學習方法表現出來
D.學習策略是調節如何學習、如何思考的高級認知能力,是會不會學的標志
14.對心理發展變化的順序,下列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反映活動從混沌未分化向分化、專門化演變
B.反映活動從不隨意性、被動性向隨意性、主動性演變
C.從認識客體的內部現象向認識事物的外部本質演變
15.學習效率和動機水平之間存在( )
A.線性關系
B.U型關系
C.倒U型關系
D.平行關系
16.( )指操作者自身的感覺系統提供的感覺反饋。
A.內部反債
B.外部反饋
C.動覺反饋
D.知覺反饋
17.愛國主義情感屬于( )的道德情感。
A.直覺的
B.想像的
C.行為的
D.倫理的
18.下列對“關鍵期”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關鍵期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只發生在生命中一個固定的短暫時期
B.關鍵期是突然開始和停止的
C.鳥類的印刻、人類語言的習得能證實關鍵期的存在
D.在發展的關鍵期間,如果能在一定時間內給以適當的良性刺激,就會促使其行為與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反之則會阻礙其發展
19.最早提出遺忘曲線及其規律的心理學家是( )
A.巴甫洛夫
B.艾賓浩斯
C.斯金納
D.威廉•馮特
20.( )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給予的反饋,有時也稱結果知識。
A.內部反饋
B.外部反饋
C.動覺反饋
D.過程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