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簡答題
1.什么是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工作有何特點?
答:(I)教學設計是一個分析教學問題,設計解決辦法,加以實施并由此進行修改,直到獲得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法的過程。
(2)教學設計工作具有系統性、具體性、靈活性等特點。
2.簡述兒童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征。
答:(I)兒童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征:
①乳兒期(0~1歲);
②嬰兒期(1~3歲);
③學齡前期(3~6,7歲);
④學齡初期(6,7~1 1,12歲);
⑤學齡中期(11,12~14,15歲);
⑥學齡晚期(14,15~17,18歲)。
(2)兒童心理年齡特征具有:
①穩定性(并不經常發生根本變化);
②可變性(并非固定不變和完全相同)。
可變性是絕對的,穩定性是相對的。
3.簡述社會學習理論。
答:班杜拉認為人類的學習是個人與特殊的社會環境持續相互作用的過程,學習者可以通過觀察被模仿著(榜樣)受到獎賞或強化而產生自我強化的作用,也就是說通過模仿他人而學習。
(1)強調觀察式學習或替代強化學習。(即“上行下效”,“耳濡目染”)。
(2)強調符號強化的作用。(即“人榮已榮,人律己律”)。
總之,社會學習強調替代強化、符號強化和自我強化。
4.簡述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的要點。
答:有意義學習的標準:
(1)建立實質性聯系,其含義為新觀念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的觀念完全等值,用等值的語言不同的話表達,其關系不變。
(2)新舊觀念之間的聯系是非人為(非任意)的,也就是說,這種關系是一種合理的、別人可以理解,自然的而非人們主觀強加的關系。
四、論述題
1.試析教師發展的專業化和人性化方向.
答:(1)專業化:
①不但要勝任所擔任的教學工作,具有相關學科的較高專業素養和能力。更能知道怎樣了解、關心和教育學生,怎樣利用和協調各種主客觀條件,以創設適合學生成長和發展的有利環境。(即專業能力)。
②教師應遵循符合其職業的道德準則和職業行為規范,在思想和行為上作學生典范(即 職業道德)。
(2)人性化:
立足全面育人的需求,形成更具人情味的新人道主義態度。(愛護、關心、體貼)。
2.教師應具備哪些測量與評定的知識和能力?
答:(1)理解與清楚地表述教學目標和管理目標,懂得怎樣通過教學和管理活動達到目標,全面了解測量與評定的含義及評定對教學及管理的意義。
(2)理解有效測量和評定條件,明確自己在編制、選擇和使用測量工具時所扮演的角色。
(3)能自行編制日常教學使用的測驗,能適當的主持測驗并有效的是用測驗結果,以為改進教學和管理之用;能選擇適當的標準化測驗。
(4)能編制、選擇與使用非測驗式的測驗工具。
(5)能綜合解釋測驗的分數和非測驗式測量的結果,作出評定。明確各種測驗的用途及限制。
(6)能根據評定的結果,改進自己的教學和管理工作。
五、案例分析題
【解析】選擇和判斷主要通過再認解答;填空、問答主要通過重現來解答。由于再認和重現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認記憶優于重現記憶,而且能再認的不一定重現。因此僅靠判斷、選擇難以說明記憶已達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問答、填空等題型。
試題推薦:
歷年真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