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半年初中歷史教師資格證面試采用5分鐘結構化+10分鐘試講+5分鐘答辯的方式進行。2022上半年初中歷史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及答案已發布。
獲取面試真題>>

同時,也可進入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群,考后及時獲取初中歷史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及答案。

進面試真題群
試講題目1.洋務運動
1.題目:洋務運動
2.內容:
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朝統治集團內部一些比較開明的官員,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王朝的統治。這些官員被稱為“洋務派”。洋務派在中央以恭親王奕訴為代表,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為代表。從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們掀起了一場旨在“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
從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發展近代軍事工業,先后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為了洋務的需要,洋務派還興辦新式學校,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設立翻譯館,翻譯外國科技書籍﹔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等。
從19世紀70年代起,洋務派在維續發展軍事工:業的同時,又提出“求富”的主張,開辦一些近代民用企業,以輔助軍事工業。其中比較重要的有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胡北織布局等。
從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開始組建新式洋槍隊,淘汰傳統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練兵,使清朝軍隊的武器和戰術逐斬發生變化。
從19世紀70年代起,洋務派開始大規模進行近代海防建設,籌建新式海軍。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其中以北洋艦隊規模最大。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軍衙門統一協調指揮
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經過30多年的建設,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企業、交通運輸業等逐漸發展起來,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由于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清政府的統治,再加上其內部的腐敗和外國勢力的擠壓,它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
3.基本要求:
《1)請在10分鐘內完成試講內容。(2)教學過程中進行適當的情境創設。《3〉師生互動中有小組討論的環節。(4)有必要的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鴉片戰爭》和《甲午中日戰爭》的視頻片段,學生觀察清軍所用武器的變化,提出問題:為什么會發生這種變化?進而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洋務運動的興起
教師帶領學生回顧所學知識,并提問:上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大家回憶一下19世紀60年代的時候發生了什么戰爭,給中國帶來了什么影響?
學生回顧所學,回答問題: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進一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教師繼續引導:面對民族危機的加深和清政府的腐敗統治,中國人民的處境更加艱難了,在五六十年代爆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這次起義是什么?給清政府的統治帶來了什么影響?
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太平天國運動,沉重打擊了清政府的統治。
教師繼續提問:面對內憂和外患,清政府會如何應對?
學生結合教材,回答問題:清朝統治集團內部一些比較開明的官員,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王朝的統治。
教師展示李鴻章、奕?、曾國藩等人的圖片,并繼續引導:這些開明的官員被稱為“洋務派”,他們的代表都有誰呢?
學生結合圖片回答問題:洋務派在中央以恭親王奕?為代表,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為代表。
(二)洋務運動的內容
1.教師展示江南制造總局等洋務企業,引導:19世紀60年代,在洋務派的努力下,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開始了。洋務派在前期以“自強”為口號,發展近代軍事工業,主要的企業有哪些呢?
學生結合教材和圖片,回答問題:主要的企業有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
2.教師繼續引導:建立的這些近代工業需要專業的人才,清政府當時有這樣的人才嗎?應該怎么辦?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沒有這樣的人才,可以設立學校培養人才或者派人去學習。
教師總結:為了洋務運動的需要,洋務派建立了新式學校,培養軍事和翻譯人才,還建立翻譯館,翻譯外國書籍,并且派人前往西方留學。
3.教師展示輪船招商局的圖片,并引導:從19世紀70年代起,洋務派在繼續發展軍事工業的同時,又提出了“求富”的主張,開辦一些近代民用企業,以輔助軍事工業,那么主要的企業有哪些呢?
學生結合圖片和教材,回答問題:主要的民用企業有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和湖北織布局等。
4.教師提問:建立新式企業和興辦教育能夠直接抵抗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嗎?還需要怎么辦?
學生回答:建立新式軍隊,提高軍事力量。
教師總結:從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開始建立新式洋槍隊,使用新式武器和西方訓練方法。70年代起洋務派開始大規模海防建設,到80年代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并且設立了海軍衙門進行統一協調指揮。
(三)洋務運動的評價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相關史料,組織學生以歷史小組為單位,結合教材及史料,以歷史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探究:洋務運動的積極影響有哪些?
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進行適當歸納。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經過30多年的建設,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企業、交通運輸業等逐漸發展起來,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教師繼續提問:清政府實行洋務運動是否使中國富強起來了?為什么?
學生思考回答:由于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清政府的統治,再加上其內部的腐敗和外國勢力的擠壓,所以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教師點明這就是洋務運動的消極影響。
環節三:小結作業
1.小結:教師和學生共同總結本課的主要知識點。
2.作業:請同學們回去搜集洋務運動代表人物的相關事跡,創辦一期洋務運動的主題板報。
【板書設計】略
試講題目2.十一屆三中全會
1.題目:七年級下冊《十一屆三中全會》片段教學
2.內容:詳見教材
3.基本要求:
(1)請在10分鐘內完成試講內容
(2)教學過程中有師生互動環節
(3)講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要意義
(4)配合教學內容適當板書。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改革開放,與辛亥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一起,被稱為20世紀中國的三大歷史性巨變。改革開放,開啟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哪位同學知道,這一歷史巨變是從哪里起航的?是什么讓歷史出現了重大轉折呢?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環節一:了解背景
1.學生自主閱讀教材,找出“兩個凡是”的內容,教師提問學生你認為“兩個凡是”對嗎?為什么?引導學生思考并請學生回答。
2.教師再次提問,破除“兩個凡是”的方式是什么?以及揭開此事件序幕的標志是什么?
請學生作答。
環節二:探索內容
教師創設情境并提問:如果你是一位與會代表,針對當時思想上的“兩個凡是"、政治上以階級斗爭為工作重點,組織上的個人崇拜和冤假錯案,你會相應地提出哪些建議呢?
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教師請小組代表發言,師生共同得出結論。
環節三:探尋意義
教師播放有關三中全會后社會的各方面變化的視頻,并提供史料,提問學生:如何理解“偉大的轉折”這一含義?
學生結合會議的內容和材料進行探究思考,得出答案。
師生共同總結。
三.鞏固練習
在黨的歷史上,經過了幾次轉折,其中遵義會議被稱為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被稱為偉大的歷史轉折,教師提問學生兩者的轉折有什么異同,引導學生從思想糾錯,領導地位和歷史地位等方面進行思考和拓展。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大家收獲了什么呢?引導學生回顧總結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相關史實。
五、課后作業
聯系中國現實生活,談一談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做出的偉大決策對我們今天生活的影響。
板書設計:略
試講題目3:鴉片戰爭
1.題目:八年級上冊《鴉片戰爭》片段教學
2.內容:詳見八年級上冊教材。
3.基本要求:
(1)試講約10分鐘;
(2)有提問環節;
(3)結合中英《南京條約》的內容,分析鴉片戰爭的影響
(4根據講解的需要適當板書。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課件播放《鴉片戰爭》的片段,并提問學生這是什么電影,順勢導入今天的課程《鴉片戰爭》。
二.新課講授
環節一:回顧歷史
引導學生掌握虎門銷煙的基本史實。提問,引導學生理解鴉片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是虎門銷煙;出示史料,引導學生明確根本原因是想要打開中國的大門,侵占中國市場。
環節二:閱讀教材
學生自主學習并總結出鴉片戰爭的過程,教師找學生代表回答,并對學生的表述進行總結和點評。
環節三:分組討論
提出問題:清廷向英國求和之后,英國會白白喪失這個機會嗎?他們做了什么?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內容,自主總結《南京條約》的內容。
學生分組討論鴉片戰爭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并結合自身知識經驗給出結論。最后老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和進一步補充。
三.課堂鞏固
教師向學生提問“英國達到它的既定目的了嗎?為什么?",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進行總結補充。
四、課堂小結
采用師生問答的形式進行總結,教師提問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大家收獲了什么呢?”,引導學生回顧虎門銷煙、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相關史實方面進行總結。
請同學們課下思考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的原因,下節課交流。
板書設計:略
試講題目4:辛丑條約
1.題目:八年級上冊《辛丑條約》片段教學
2.內容:詳見八年級上冊教材。
3.基本要求:
(1)試講時間10分鐘左右;
(2)結合八國聯軍侵華的歷史事件進行講解;
(3)講解過程中突出對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影響
(4)根據講解的需要適當板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展示外務部的圖片,詢問學生:外務部是什么時候出現的?從而引出本課的內容。
二、探究新知
(一)簽訂的背景
播放八國聯軍侵華的視頻。
要求:觀看視頻,回憶上次課關于八國聯軍侵華的知識點。
提問:八國聯軍侵華是什么時候發生的?目的是什么?過程如何?結果怎么樣?
(二)《辛丑條約》的內容。
學生自主閱讀,要求:閱讀教材,梳理《辛丑條約》的內容。
請學生回答,師生共同總結,在PPT上展示《辛丑條約》的內容。
要求:分組逐一討論《辛丑條約》的影響。
提問:PPT上五條內容,分別對中國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
請學生回答,師生共同總結。
總結:《辛丑條約》的簽訂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負擔,嚴重地損害了中國人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三、鞏固練習
探究中國是如何一步步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
四、課堂小結
向學生詢問:"本堂課學習到了什么?”學生回答,教師進行補充總結。
五、課后作業
查找資料,了解更多關于《辛丑條約》的內容,下節課分享。
板書設計:略
試講題目5:南昌起義
1.題目:八年級上冊《南昌起義》片段教學
2.內容:詳見八年級上冊教材。
3.基本要求:
(1)請在10分鐘內完成試講內容
(2)教學過程中有師生互動環節
(3)介紹南昌起義的背景和影響
(4)配合教學內容適當板書。
一、導入新課
教師多媒體出示詩歌:“神州大地風雨腥南昌起義破長空。恩來賀龍舉紅旗,陳毅朱德來轉移。湘贛邊來了毛澤東,秋收時節起義興。中國革命何處去?開辟農村根據地?!敝v述這首詩歌反映了大革命之后,中國共產黨所進行的活動及其主要領導人物,同學們通過這首詩歌,能夠提取到哪些關鍵信息呢?
學生自主回答,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引導:詩歌中反映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歷史事件,由此引入課題——《南昌起義》。
二、探究新知
(一)環節一:初探背景
教師展示"南昌起義”圖片,提問:詩句中提到"神州大地風雨腥,南昌起義破長空",請大家結合之前學習的國民大革命的知識思考下,為什么說當時神州大地的風雨是腥的?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
(二)環節二:探析過程
1.教師播放《南昌起義》紀錄片,提問:請同學們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注意思考南昌起義在什么時間爆發的?主要領導人物是誰?在視頻播放完畢之后,用自己的話簡述南昌起義的經過。
學生觀看視頻,觀看完后請學生回答問題,教師總結。
(三)環節三:評析意義
教師出示南昌起義的相關內容,請學生以歷史小組為單位,思考討論南昌起義的意義有哪些。
小組代表發言,教師總結:
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1949年,中央確定8月1日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三、拓展延伸
請學生口述南昌起義的過程。
四、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
五、布置作業
請同學們提前預習下節課的內容,思考南昌起義之后,中國共產黨又采取了哪些措施與國民黨進行斗爭。
板書設計:略
試講題目6:《對外開放》
1.題目:八年級下冊《對外開放》片段教學
2.內容:詳見八年級下冊教材。
3.基本要求:
(1)試講約10分鐘;
(2)講授中國經濟特區建立的目的和意義
(3)有師生互動;
(4)配合教學內容適當板書。
教學過程:
一、播放歌曲,導入新課
上課前,教師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提問學生:知道歌曲中的老人是誰嗎?由此引入新課《對外開放》。
二.設置環節,講授新知
(一)經濟特區建立的背景和過程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教材,總結經濟特區創辦的過程。提問:(合作探究〉學生閱讀相關材料,回答思考題:
(1)國家為什么決定首先在廣東.福建兩省實行對外開放?
(2)這個舉措有什么戰略意義?
請學生回答問題,師生共同總結。
(二)經濟特區的影響
教師播放視頻短片,請學生在觀看時,思考一個問題:創辦經濟特區有什么影響?
請學生回答問題,師生共同總結。
三、概念類比,拓展思維
教師將學生分小組,進行合作探究。
探究問題:1979年4月,在討論經濟特區名稱問題時,鄧小平說:"就叫特區嘛,陜甘寧就是特區。”經濟特區“特”在哪里?"陜甘寧特區”和“經濟特區”又有怎樣的異同?
可以從地理位置、性質和作用三個方面比較兩種特區的異同。
請學生回答問題,師生共同總結。
四、課堂小結,深入理解
在下課之前,提問學生本節課的收獲。
學生領悟改革開放的偉大創舉所帶來的影響。
五、作業布置,拓展延伸
1.學生課后觀看紀錄片《改革開放40年》。
2課下分組搜集資料,以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 1988)、喀什(2010)”(選擇其一)為自己調查的對象,用數據史實論證經濟特區的作用。
板書設計:略
試講題目7:《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題目:九年級下冊《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2.內容:
由于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日益暴露,一些優秀的思想家在揭露、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同時,開始探索改造社會的方法,德意志人馬克思和恩格斯是其中杰出的代表。馬克思獲得博士學位后,曾在報社任職。他關心勞苦大眾的疾苦,經常撰文抨擊時政,遭到當地政府的迫害。后來,馬克思轉戰于法國和英國等國,繼續進行科學理論的研究,同時參加工人團體的活動。恩格斯很早就幫助父親經營企業,長期在英國工作,對工人生活有深入地了解。
1844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會,從此開始了長期的合作。他們汲取前人的思想精華,結合工人運動實踐,共同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
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共產黨宣言》在倫敦正式出版。這一年馬克思30歲,恩格斯28歲。
《共產黨宣言》指出,有文字記載的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人類進入資本主義時代,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資本主義社會必將被沒有階級剝削和壓迫的共產主義社會所取代。
《共產黨宣言》肯定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工人階級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但他們相對日益貧困。工人變成赤貧者,貧困比人口和財富增長得還要快。由此可以明顯地看出,資產階級再不能做社會的統治階級了,再不能把自己階級的生存條件當作支配一切的規律強加于社會了。
《共產黨宣言》號召工人階級組織起來,建立無產階級自己的政黨,即共產黨,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統治,進行無產階級革命。
《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自發表以來,《共產黨宣言》已被翻譯成200多種語言文字,出版過1000次以上。
3.基本要求:
(1)試講時間10分鐘左右,有學生提問環節;
(2)認識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重大歷史意義;
(3)根據講解的需要適當板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PPT向學生展示馬克思、恩格斯的照片,并提出問題”馬克思、恩格斯為人類做出了什么貢獻?展示馬克思被評選為“千年第一思想家”的相關資料,提問學生為什么馬克思能獲此殊榮?”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本節課程的學習。
二、探究新知
環節一:探索根源一馬克思主義誕生的背景
1.學生自行閱讀課文,概括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時代背景。
教師提問:通過閱讀課文,我們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主要的背景是什么?
學生回答: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的建立和發展,資本主義制度的各種弊病逐漸顯現。雖然經濟發展了,但是工人階級的生活條件并沒有得到相應改善,政治權利也極其有限,受到資本家的剝削。
2.教師提問通過閱讀課文,可以學習到馬克思主義理論主要有哪些部分組成?
學生回答:馬克思主義理論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
環節二:《共產黨宣言》的誕生
給學生播放《世界歷史一馬 克思主義的誕生》電影片段,結合史料,教師組織學生分組對《共產黨宣言》的誕生的時間、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進行討論,分組進行分享。
請小組代表進行回答,師生共同總結。
三、課堂小結
采用師生問答的形式,教師提問學生”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大家收獲了什么呢?”
引導學生回顧總結馬克思主義誕生的相關史實。
四、課后作業
請學生課后收集資料,聯系中國實際,談一談馬克思主義對我國的影響。
五、板書設計略
試講題目8:《拜占庭帝國滅亡》
1.題目:《拜占庭帝國滅亡》片段教學
2.內容:詳見教材。
3.基本要求:
(1)試講時間10分鐘左右;
(2)講述拜占庭帝國滅亡的原因和經過
(3)根據講解的需要適當板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講述羅馬帝國的建立到逐漸衰落了、滅亡從而導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提問:教師提問學生拜占庭帝國的由來,要求:學生根據導學案資料和教材進行回答。
請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提問:請以小組為單位,總結拜占庭帝國滅亡的原因有哪些?
要求:結合相關史料,盡心探究。教師提示結合拜占庭帝國的地理位置進行分析。
請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提問:據圖,說說其地理位置與獨具特色文化的形成有何關系?
要求:根據拜占庭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地理位置優越;東西方文明交匯且互相影響。
明確:拜占庭文化特色?傳承了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傳統,滲透了基督教文化的精神,吸取了西亞、北非等地東方文化因素。
提問:觀賞圖片,思考總結拜占庭文化的特點及其影響?明確:對基督教、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和東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
請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三、鞏固練習
觀看對《世界歷史》紀錄片短片,更好地了解拜占庭帝國。啟示:開放寬容使文明繁榮,保守狹隘導致文明衰落。只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四、課堂小結
向學生詢問:"本堂課學到了什么?”學生回答,教師進行補充總結。
五、課后作業
收集資料,完成關于羅馬帝國衰亡歷程的思維導圖。
板書設計:略
試講題目9:霸權主義與強權沖突
1.題目:九年級下冊《霸權主義與強權沖突》片段教學
2.內容:詳見九年級下冊教材。
3.基本要求:
(1)請在10分鐘內完成試講內容;
(2)分析霸權主義與地區沖突的原因;
(3)面對霸權主義中國如何去做;
(4)配合教學內容適當板書。
一.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巴以沖突的視頻,引導學生認識到冷戰過后世界并未平靜,引導同學們思考“為什么 沖突頻發? "由此導入本課。
二、探究新知
(一)環節一:初探背景
提問:冷戰之后國家世界就真的歸于平靜了嗎?有什么原因在影響世界和平?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知識。
(二)環節二:探析過程桐歌照
1.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結合PPT給出的資料,找出霸權.主義與地區沖突主要體現在那些方面。
學生總結材料,回答問題之后,教師總結。
(三)環節三:評析影響
教師展示歷史學者對于霸權主義的評價的視頻,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小組討論10分鐘,回答” 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會對世界產生怎樣的影響?中國在這種世界局勢下應該怎么做?小組代表發言后,教師總結。
三、拓展延伸
觀看習總書記關于聯合國大會上的講話視頻。
四、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
五、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略
試講題目10:《半坡居民的生活》
1.題目:七年級上冊《半坡居民的生活》
2.內容:詳見七年級上冊教材。
3.基本要求:
(1)試講時間10分鐘左右:
(2)運用復習導入的方式導入本課。
(3)根據講解的需要適當板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元謀人、北京人的生活狀況,從中我們知道了在早期人類時期,他們的食物來源主要是采集和漁獵,以采集為主。現在,請同學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再和周圍的同學討論一下,原始社會的人們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為生,這種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人們的生存需要,但也有很多不便之處,這種不便表現在什么方面?怎樣才能夠避免這種限性?
二、探究新知
在PPT上展示半坡人的房屋、磨制石器、生活用具及一些裝飾品等。
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什么時間的什么地點?生產工具怎樣?他們種植什么作物?住什么樣的房子?主要飼養何種家禽?手工業制造有哪些?等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知識要點。
三、鞏固練習
給半坡居民畫一張名片,幫助半坡人認清自己和向他人介紹自己。
四、課堂小結
向學生詢問: " 本堂課學到了什么?"學生回答,教師進行補充總結。
五、課后作業
查找資料,對元謀人、北京人與半坡居民的生活進行對比,同時了解同時期的其他文化遺址。
六、板書設計:略
試講題目11:《宋朝商業貿易的繁榮》
1.題目:七年級下冊《宋朝商業貿易的繁榮》
2.內容:詳見七年級下冊教材。
3.基本要求:
(1)試講時間10分鐘左右;
(2)用史實分析宋朝商業經濟的繁榮景象;
(3)根據講解的需要適當板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圖片展示,教師展示《清明上河圖》,提問學生,該圖描繪的是哪個朝代的什么景象。
學生回答。是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的繁榮景象。教師順勢導入,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學習一下宋朝商業經濟的繁榮景象。
二、探究新知
環節一:宋代商業繁榮的表現
教師提問:多媒體展示《清明上河圖》《宋代海外貿易圖》,引導學生從商業城市、海外貿易等方面總結出商業繁榮的表現。
要求:閱讀教材,結合史料進行史實的梳理。學生分組討論。
教師總結:宋朝商業貿易繁榮主要表現在哪些地方。
環節二:宋代海外貿易繁榮的原因
教師提問:通過閱讀教材,總結為什么宋代海外貿易發展會展現出繁華的景象?
要求學生按照小組,依據歷史史料,結合宋代經濟、文化等因素進行分析。
教師進行總結。宋代海外貿易繁榮的原因主要在于哪里。
環節三:兩宋經濟發展的原因
教師提問:聯系歷史上北方的幾次大規模的動亂,從政治、經濟、軍事、自然等因素分析兩宋經濟發展的原因。
學生進行討論回答。教師進行總結。從政治,經濟和軍事三個方面進行總結。
(1)在政治上,三國時期的吳國政府加強對江南的開發到南方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平臺;
(2)在經濟上,人口的南遷,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生產經驗,促進了生產技術的創新;
(3)在軍事上,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西晉的八王之亂、唐代的安史之亂、五代十國的頻繁更替、遼宋金之間的混戰,北方人民不斷流向南方,為南方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
三、課堂小結
學生分享收獲,教師進行總結,。
四、課后作業
課下查閱宋代經濟發展對文學藝術的影響有哪些,下節課一起分享交流
五、板書設計:略
教資面試高分指南筆記,從穿著禮儀、到結構化、試講、答辯,讓你輕松應對考試,識別下圖二維碼即可免費獲取↓↓
報考關注>>2022年教師資格證面試題庫
備考沖刺>>歷年教資面試真題下載
教師資格證面試如何快速通關?233網校還原面試情景現場,助你一舉攻下“結構化面試+試講+答辯”三大內容,實戰通關!試聽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