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題目:高中必修四《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片段教學
2.基本要求:
請根據上述教學內容及新課程理念,設計課堂教學的基本過程,并按照以下要求進行試講。
教學要聯系生活實際,有的放矢地進行思想教育。
教學過程:要有提問環節。
配合教學內容適當板書。
試講時間大約十分鐘。
一、導入新課
視頻導入,激發興趣。
內容是:大學生因救溺水少年犧牲。提問:你覺得這個大學生的做法對嗎?為什么?學生回答問題,教師順勢導入課題。
二、新課講授
1、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內涵
教師提問: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是什么?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學生回答,教師總結:人們既要對事物的客觀狀況及其本質屬性、發展規律作出判斷,又要進一步 對事物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以及滿足的程度作出判斷。后者稱為價值判斷。
人們的價值:選擇是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作出的。
2、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教師出示材料: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多年來,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領導各族人民,在不同歷史階段為中國社會進步做了許多事情。1、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2、消滅了剝削制度和封建階級,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3、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逐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件事情還正在做。提問:同樣是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作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為什么我們黨在不同歷史階段為自己確立的目標和完成的歷史任務不同?
學生回答問題,教師總結各種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都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社會存在在人們頭腦中反映的產物,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因此,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就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
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
教師出示圖片,圖一: 50 年代為建設祖國伐術工人在大興安嶺伐木;圖二:阿里開啟螞蟻森林的公益活動。提問:同樣是對森林資源,為什么過去我們表現的和現在表現的是不同的?學生回答問題,教師總結:隨著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變化和條件的改變,一定事物的價值以及人們關于它的價值觀念也會發生變化。因此,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會因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不同。這就是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特征。
把握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有助手我們正確評價歷史和現實中的各種價值觀念,防止簡單化和片面化傾向。有助于我們的價值觀念與時俱進,從而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進行正確的價值選擇。
鞏固練習
教師出示古詩:
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為什么農民和地主的價值選擇不同?學生回答問題,教師總結。
課堂小結
學生自主總結,教師補充。
五、布置作業
以“價值選擇”為主題,寫一篇小作文,下節課分享交流。
板書設計:略
資料下載>>教師資格面試結構化專項+教案模板+萬能試講話語
報考信息>>教師資格證報考信息查詢
教師資格證面試如何快速通關?233網校還原面試情景現場,助你一舉攻下“結構化面試+試講+答辯”三大內容,實戰通關!試聽課程>>